1.随意选牌
2.设置起手牌型
3.全局看
4.防检测防封号
5.可选择起手如(拼三张):金花,顺金,顺子,三同,对子 顺子牛,同花牛,牛九,牛八(麻酱)起手暗 杠, 控制下张牌,快速自摸,防杠防点炮
6.麻酱,金化,跑得快,红黑大战,捕鱼,十三张,龙虎等等更多玩法均可安装使用
7.苹果,安卓系统通用, 支持首款苹果安卓免越狱(全系列)辅助
央广网兰州5月10日消息(记者李红军 通讯员盘小美 温聪聪)在甘肃庆阳,佩戴香包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随着端午节和第二十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的临近,当地香包刺绣生产企业、非遗传承人组织绣娘加紧赶制各类香包刺绣产品,既时尚又实用的手工香包产销两旺、频频出圈,千年非遗技艺正以“潮品”姿态引领市场新潮流。
绣娘们加紧赶制各类香包刺绣产品(央广网发 盘小美 摄)
5月9日,位于庆阳市西峰区锦绣坊的庆阳凌云服饰集团轩辕香包艺术有限公司展厅内,陈列着各类造型别致、绣工细腻的香包。绣娘们正围坐在一起穿针引线,赶制各类香包产品。
庆阳凌云服饰集团轩辕香包艺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香包刺绣传承、研发、设计和特色服饰生产、销售的企业。早在今年1月,该公司便启动产品研发与生产,提前备战端午节和香包节。随着节日临近,香包的市场需求持续升温,近期该公司订单量同比增长了45%。
顾客正在挑选心仪的香包(央广网发 盘小美 摄)
“今年,我们计划为香包节准备18个系列、6万多件产品,主打‘南佐记忆’刺绣陶罐、卡通十二生肖系列挂件、卡通胸针等纯手工国潮风格刺绣香包。这段时间,我们组织了6名绣娘现场打样、制作样品,然后分发给周边的绣娘们为我们批量生产。”庆阳凌云服饰集团轩辕香包艺术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侯喜云介绍,这两年流行国风,很多年轻人喜欢古朴且有创意的手工文创香包。
“南佐记忆”刺绣陶罐文创香包挂件(央广网发 盘小美 摄)
卡通十二生肖挂件(央广网发 盘小美 摄)
这几天,庆阳市沁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绣娘也加班加点绣制香包,为节会做足准备。创作过程中,她们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巧妙结合,重点针对年轻群体开发融合实用性与时尚感的手工香包。
“这几天,我们在赶制荷包钥匙扣,这款产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庆阳市沁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孟亭亭介绍,公司每年都会针对香包节设计不同的文创香包产品。今年,主要生产发簪、耳饰、衣服配饰、车挂香囊等适合女性群体的时尚香包、刺绣产品以及蛇元素手环、挂件、摆件等。
非遗传承人孟亭亭正在绣制香包(央广网发 盘小美 摄)
庆阳市沁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自2019年成立以来,紧跟市场需求,融入时尚元素,不断创新产品样式,以多元设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先后自主研发香包挂件、绣花拖鞋、虎头枕等香包刺绣民俗文化产品100余种,年生产能力达到50余万件。各类文创香包不仅在国内市场畅销,更走出了国门。
“我们的香包都是一针一线绣制的,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不仅在浙江、河南、陕西等地有固定客商,还远销韩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孟亭亭说。
蛇元素手环香包(央广网发 盘小美 摄)
手工刺绣的耳饰、发簪(央广网发 盘小美 摄)
庆阳香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庆阳市西峰区探索“公司 基地 农户”生产经营模式,以行政推动与市场拉动“双轮驱动”,规模发展民俗文化产业。当地积极鼓励香包生产企业与非遗传承人,将非遗技艺与现代生活巧妙融合,开发兼具文化底蕴与实用价值的文创产品,让传统香包蜕变为时尚“潮品”,为产业发展开辟了多元路径。
如今,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已成为庆阳转移富余劳动力、增加群众收入和促进就业的重要渠道。目前,西峰区共创办营销企业58家,现有生产大户1000多户,从业人员1.2万余人,年均生产香包刺绣等民俗文化产品600万件,实现产值7000余万元。
在甘肃庆阳,佩戴香包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随着端午节的临近,当地香包刺绣生产企业、非遗传承人组织绣娘加紧赶制各类香包刺绣产品,既时尚又实用的手工香包产销两旺、频频出圈,千年非遗技艺正以“潮品”姿态引领市场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