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意选牌
2.设置起手牌型
3.全局看
4.防检测防封号
5.可选择起手如(拼三张):金花,顺金,顺子,三同,对子 顺子牛,同花牛,牛九,牛八(麻酱)起手暗 杠, 控制下张牌,快速自摸,防杠防点炮
6.麻酱,金化,跑得快,红黑大战,捕鱼,十三张,龙虎等等更多玩法均可安装使用
7.苹果,安卓系统通用, 支持首款苹果安卓免越狱(全系列)辅助
时空对话、楼台歌会、拼图告白、机器狗跳舞、文化市集……当“平行时空”产生了交错,会是怎样的一番场景?5月20日,随着“520·我爱我家”第36届“曹杨之春”社区文化艺术节暨楼道文化节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曹杨新村化身一座“没有围墙的剧场”,将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70多年来的奋斗足迹与幸福图景演绎成流动的诗篇。在这里,居民既是观众,也是演员,楼道文化既是载体,也是纽带,而曹杨新村本身,更是成为展现基层治理现代化成果的“永不落幕的舞台”。
梧桐树下,一场跨越代际与文化的情景式楼台歌会在曹杨一村内唱响。白发老者从窗口倾情献唱《在希望的田野上》,将观众带回工人新村的奋斗岁月,四户邻居同时开窗唱响《咱们工人有力量》,重现上世纪邻里同声共气的温情场景,童声演绎的《上海新小囡》,更是生动展现了海派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青年人带来的《上海的那头》则用现代旋律为传统注入青春动能。高潮环节,鸟合唱团共唱《喜欢曹杨的理由》,多元声线交织成优美的和谐乐章……这场歌会通过“窗台舞台”的设计,巧妙激活公共空间的社交属性,以音乐为纽带,串联起老、中、青、幼四代居民及国际友人,彰显了从工人新村的集体记忆到全球化社区的包容姿态。
这样的声音叙事,同样折射出曹杨从历史走向未来的发展脉络。1951年,新中国首批工人新村在此落成,居住条件的改善让入住的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们唱出了“一人住新村,全厂都光荣”“曹杨新村好风光,高楼大厦真漂亮”的时代回响。70余年后的今天,随着社区生活的日益丰裕,曹杨人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愈发蓬勃,再度唱出了“邻里同心共筑梦长”“幸福曹杨一家人”的时代新声。一位追完了整场演出的青年女士感叹道:“在外头看一场沉浸式演出要上百元,今天在家门口就碰上了开放式演出,体验感特别好!作为在曹杨长大的小囡,还顺道了解了曹杨新村的发展历史和劳模故事,真值当!”
作为上海最早的社区文化艺术节之一,“曹杨之春”社区文化艺术节至今已有36年的举办历史。今年,街道更是打破传统形式,生动展现了社区更有温度、邻里关系更紧密连接的和谐状态,为这张“文化名片”增添进新的文化内涵。上世纪50年代和谐友爱的邻里互动模式持续在此上演,通过不同时代的变化、家庭与社区故事的交织,呈现出曹杨社区的独特魅力与时代传承以及居民与社区同频共振、相辅相成的深厚羁绊——小家庭的幸福点滴汇聚成大家园的温暖底色,曹杨社区的发展变迁承载着所有曹杨居民的未来期许。
作为本次社区文化艺术节的一大亮点,楼道文化市集的“520我爱我家”主题设计,更是将抽象的数字符号转化为具象的社区叙事。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选取在“520”举办,正是曹杨人对楼组这一“小家”与社区这一“大家”的双向告白。在楼道文化市集现场,5个示范居委会和20个示范小区、100个示范楼栋的楼道文化建设成果惊艳亮相,具象化呈现出曹杨新村“家文化”的深刻内涵。其中,既有加梯楼组焕新美化、旧住房成套改造、主题社区营造站、小区网红咖啡店、区域化单位党建成果、平安志愿者招募等特色摊位,还有钥匙扣打卡赠送、楼组文化趣味问答、共同缝制香囊等互动摊位。
用歌声诉说历史、用舞蹈展现当下、用创意编织未来……曹杨新村始终将共建共享的理念融入发展血脉。从1951年劳模们共用厨房时的互助场景,到如今楼道市集的创意共绘;从“邻里单元”集体生活模式,到“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智慧升级,这里始终是基层治理的“首演舞台”。
近年来,这场“时代剧目”仍在不断编写更多的幸福篇章。在城市有机更新下,街道通过旧住房成套改造、加梯换梯等民生工程?/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