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顄”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非常罕见,它在一些古籍或方言中有使用。根据《康熙字典》等资料,“顄”的拼音是“mò”,它的含义与面部表情或容貌有关,具体释义如下:
-
释义:
- 形容人的面颊下垂的样子。
- 古书中用于描述人面部的某些特征,如憔悴、瘦削等。
-
组词:
- 由于“顄”字非常少见,在现代汉语中几乎不用于组词。在古代文献中可能见到类似“顄顇”(形容面容憔悴)这样的组合,但并不常用。
-
造句:
- 因为这个字极其罕见且多见于文言文中,所以很难用它来造一个符合日常交流习惯的句子。如果非要说的话,可以尝试构造一个古风句子:「此人连日劳累,形销骨立,两顄深陷,令人不忍卒视。」
总结来说,“顄”是一个较为冷僻的汉字,主要出现在古典文学作品里,在现代汉语表达中极少使用。如果你需要更多关于这个字的信息,建议查阅专业的古汉语辞典或者相关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