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意选牌
2.设置起手牌型
3.全局看
4.防检测防封号
5.可选择起手如(拼三张):金花,顺金,顺子,三同,对子 顺子牛,同花牛,牛九,牛八(麻酱)起手暗 杠, 控制下张牌,快速自摸,防杠防点炮
6.麻酱,金化,跑得快,红黑大战,捕鱼,十三张,龙虎等等更多玩法均可安装使用
7.苹果,安卓系统通用, 支持首款苹果安卓免越狱(全系列)辅助
你知道《永乐大典》、“敦煌遗书”这些国宝级典籍是如何被守护保存的吗?缩微技术就是它们对抗时间侵蚀的法宝。昨天,国家图书馆打开“时光抽屉”,让大众看到一部部鸿篇巨著如何浓缩于方寸之间。
“方寸真微集万象 寿越千年存古今——中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事业四十年”展览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免费开放,将持续至7月31日。
从泛黄的古籍到彩色的少数民族文献,从民国时期的禁烟史料到黄河治理的珍贵记录......40年来,有一群默默无闻的缩微工作者,他们用耐心和专业,将海量珍贵文献定格在方寸之间,他们的故事本身就是一部传奇。
时间回到1982年,著名学者任继愈在山东曲阜孔府,亲眼目睹了珍贵文献因岁月侵蚀而岌岌可危。他心急如焚,立刻上书,力主引入当时先进的缩微技术来抢救这些文化瑰宝。这个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1985年,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简称“缩微中心”)应运而生。这不仅仅是一个机构的成立,更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文化接力。
以国际敦煌学的研究为例,缩微技术就发挥了重大作用。上世纪30年代,王重民、向达等远赴英、法等国,拍摄并带回1000余种被斯坦因、伯希和劫掠的敦煌经卷照片,入藏北平图书馆。1957年,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将英藏敦煌写本的缩微胶片与北京图书馆藏敦煌写本的缩微胶片进行交换。1979年,法国巴黎图书馆与北京图书馆互换馆藏敦煌遗书胶片。
2005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对馆藏敦煌遗书进行了缩微拍摄,以此实现珍稀文献的长期保存。凭借缩微技术,中国国家图书馆成为世界上研究敦煌学的重要基地。
40年来,缩微中心就像一个“时光抽屉”,联合全国25家成员馆、19家资料馆,上海图书馆也在列,构建起一张覆盖全国的文献抢救保护网络,更是将近20万种、8000余万拍的珍贵文献定格在了小小的缩微胶片上。
此次展览不仅会展示传统的缩微拍摄和冲洗流程,让大家了解文献是如何从纸张“穿越”到胶片上的,还会介绍我国在缩微技术上的创新融合——比如“数转模”技术,以及能够实现彩色缩微拍摄的“黑科技”。
在海量数据涌现的今天,缩微技术依然是数字资源永久保存的理想保障。因而,展览会告诉大众,如何将数字化的珍贵文献,通过“数转模”技术存储在稳定的缩微胶片上,为数字文化遗产加上一层“双保险”。
每一卷缩微胶片在入库前,都要经过严格的“四绕八检法”质量检查,确保它们能达到500年以上的理论保存寿命。这背后是专业团队对细节的极致追求,确保每一份文化火种都能清晰、完整地传递下去。
展览特别设置了“胶片阅览区”,观众可通过缩微设备直观感受缩微胶片的真实细节,体验这项被誉为“人类文明火种库”的精微技艺,同时通过本次展览进一步了解缩微技术在守护中华优秀典籍的重要作用,领略中华典籍的恒久魅力。
【分享知识】 开心十三张到底真的有挂吗/(其实真的有挂)-必备:http://www.hgjy100.com/news/3659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