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意选牌
2.设置起手牌型
3.全局看
4.防检测防封号
5.可选择起手如(拼三张):金花,顺金,顺子,三同,对子 顺子牛,同花牛,牛九,牛八(麻酱)起手暗 杠, 控制下张牌,快速自摸,防杠防点炮
6.麻酱,金化,跑得快,红黑大战,捕鱼,十三张,龙虎等等更多玩法均可安装使用
7.苹果,安卓系统通用, 支持首款苹果安卓免越狱(全系列)辅助
业绩下滑91.49%!万泰生物(603392.SH)2024年年报出炉那一天,无疑成了3万投资者的“黑色财报日”,而后续2025年一季报的亏损,更加剧了这份凝重。万泰生物的业绩骤降,与疫苗板块的回落有直接关系。公司一方面要硬扛进口产品扩龄等操作的冲击,另一方面需直面国内竞争者的追赶,还需承受政府集采带来的利润折损。其实不仅仅是万泰生物,整个行业都在这场洗礼中。
2024年业绩“暴瘦”
根据万泰生物的年报,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22.45亿元,同比2023年下降59.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6亿元,同比下滑91.49%,直接“脚踝斩”;其扣非净利润-1.86亿元,同比变动-117.29%;全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55亿元。截至2024年年末,万泰生物可供分配利润为17.33亿元,不过2024年公司拟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不仅如此,在4月25日披露的2025年一季报里,万泰生物下滑趋势未止,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4.01亿元,同比下滑4.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277.69万元,同比下滑141.98%。这是万泰生物上市以来,首次录得一季度亏损,且公司一季度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597.29万元。
根据安排,万泰生物即将在4月28日上午,召开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暨现金分红说明会,投资者可于4月21日至25日预提问。
公开资料显示,万泰生物成立于1991年,上市于2020年4月29日,控制股东养生堂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5.79%,实控人为前首富钟睒睒,控制养生堂有限公司73.49%的股份。
犹记得在万泰生物上市之初的盛况,上市即拉26个“一字板”,气势如虹,万泰生物8.75元/股的发行价在区区3个月时间便上摸296.8元/股的高位。经历一轮休整,2020年12月3日万泰生物股价发起二次冲锋,于2021年2月18日冲到了344.7元的历史高度,万泰生物的市值也一度超过了1300亿元。因为万泰生物的超级表现,钟睒睒身家也是一路暴增了数百亿元。
盛况之后,复权来看,万泰生物从最高点回落至今,累计跌幅约54%,刚好“腰斩”,市值跌落至目前的830亿元左右,和公司近年来的业绩表现同向。
受九价HPV疫苗扩龄等影响
那么万泰生物业绩出现骤降结症在哪?“主要由于公司疫苗板块受市场调整、政府集采及九价HPV疫苗扩龄等影响,销售不及预期,疫苗板块收入较同期回落”,公司如此表示。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变化,则“主要是由于产品销量下降,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下降所致。”
公开信息显示,万泰生物身处生物药品制品制造行业,包括体外诊断和疫苗两个子行业。
在疫苗领域,万泰生物开发的国产首个二价HPV疫苗“馨可宁Cecolin?”已获得了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和海外21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准入,戊肝疫苗是全球唯一上市的预防产品,九价HPV疫苗III期临床数据表现优异,20价肺炎结合疫苗、重组带状疱疹病毒疫苗、新型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VZV-7D)等诸多新管线正在推进中。
回看万泰生物上市以来的表现,2022年疫苗、体外诊断业务营收分别为84.93亿元、26.74亿,2023年分别为39.6亿元、15.33亿元,2024年分别为6.06亿元、16.09亿元。可见,两个业务都出现了下滑,但疫苗业务的滑落更为明显。
2020年5月,万泰生物自主研发的二价HPV疫苗正式上市销售,成为国内首家。彼时,国内销售的还有葛兰素史克公司的二价宫颈癌疫苗,以及默沙东公司的四价、九价宫颈癌疫苗。很快,万泰生物的二价HPV疫苗便崭露头角,上市的2020年,就实现销售收入6.93亿元。并且,万泰生物还表示,正在研制九价产品。
HPV:一种属于乳多空病毒科的乳头瘤空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下,我国与共建国家的经贸、金融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记者近日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今年一季度,中国境内和马来西亚跨境人民币业务收付金额为1020亿元,同比增长27%;与柬埔寨跨境人民币业务收付金额为50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为13亿元,同比增长23%。
“自2009年开始试点以来,我国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取得了较快发展。”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称,中资企业在对外经贸往来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不仅可规避汇率风险,还能减少第三方货币换算成本,降低企业财务成本。
马来西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国家,我国已连续16年成为马来西亚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人民银行与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密切合作,立足中马跨境贸易投资实际需求,共同为双边本币结算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2009年,双方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此后多次续签协议并扩大互换规模。2014年,两国央行签署在吉隆坡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次年中国银行(马来西亚)担任吉隆坡人民币业务清算行,支持两国企业和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交易。
10年来,中国银行(马来西亚)通过持续拓展服务范围、丰富产品体系,提供包括人民币在内的授信、国际结算、贸易融资、现金管理、代发薪的一揽子金融服务,助力中资企业快速开拓市场。该行还与马来西亚当地行业龙头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为马来西亚企业赴华投资提供融资便利及服务支持,提升其对人民币的熟悉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