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和你说话吗?因为你总是想控制他。”一位教育博主如是说。
确实,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习惯于发号施令,而不是平等对话。
他们认为自己是孩子的长辈,有着更高的地位和权威,因此孩子必须听从他们的安排。
然而,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被尊重和理解。
当家长能够放下身段,与孩子平等对话时,孩子会感受到被尊重,从而更愿意与家长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样的沟通方式有助于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温暖的家庭环境。这不仅能够增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还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我的侄子今年刚上二年级,他成绩不太好,却是个非常招人喜欢的小孩儿。他身上既有小孩子的调皮和灵气,也有“讲理”的逻辑性。
原因就在于:表姐从小就没把他当小孩儿看,从不命令他做什么事,而是给出建议,说清后果,与他商量,或让他自己抉择。
他虽然年纪很小,但是懂得自己行为的前因后果。
如果他想玩一会儿手机,那就好好表现请求妈妈同意;如果他贪吃吃坏了肚子,第二天他不舒服的时候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
他既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会设身处地地考虑别人的感受。
这样的孩子,虽然暂时成绩不好,但是几乎所有人都相信他会有个很好的将来。
别说“孩子这么小,懂什么”,你与孩子的每一次平等对话,他都能感受到。
《平凡的世界》续集《平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