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困惑的可以问、
低价福利商品可以买,
定时推送有价值的原创干货
PS:本群很私人,需要我邀请进群。添加好友时,我会问一两个粉丝都知道的小问题,确认你是真粉,不是无良小广告,请见谅,不要嫌麻烦哈~
今天咱们讲一个老生常谈,但是往往又讲不明白的问题——如何让孩子自己心甘情愿地去写作业?乍一听,你会觉得心甘情愿跟写作业,它搭配吗?哪里有会心甘情愿写作业的孩子呀?
我们常常发现,催促孩子写作业,无效还会造成内伤——孩子不听你的,跟你对着干,就是不好好写作业。
但有些孩子,就是可以自觉地主动地完成作业,每天回家都轻轻松松,一家人和睦美好。
人跟人之间,真的有这么大的差别吗?
首先我们要明白它的这个精神内核。
当你在用命令的语气催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他就已经在本能的对抗了,此时孩子大脑接收到洗儿信息并不是我要去写作业,而是我被命令了,她要控制我。
脑科学家研究发现当大脑接收到的信息是命令或是控制的时候,首先输出的信息是拒绝,而不是行动。一个人发自本能地去抗拒一件事,取得好结果的几率就微乎其微了。
如果你只是每天让孩子去做作业,那么对他而言,他只是不得不完成老师或者妈妈对他的一项要求,孩子呈现的是一种置身事外的态度。
这也就难怪,好些家长都要气死了,一旁的孩子还是眨巴着她迷惑又单纯的小眼睛。他可能也在想,这是我的作业,我写不好我都没生气,你为啥那么生气?
只有当他从心底认同自己是完成作业这项任务的一份子时,并且是这项任务的最重要的主体时,他的大脑才会发出积极的信号,然后自觉自主地完成任务。
今天咱们就来解决一下困扰很多妈妈的问题——怎样才能让孩子心甘情愿写作业呢?
肯定不是催促,也不是给他买一堆教辅摆任务,也不是哄着他奖励他,因为这些都不会长久。催促带来厌烦,教辅带来厌学,哄夸带来叛逆,都不能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一个不能主动学习的孩子,缺的到底是什么?我们说的自觉性,到底是啥?
是责任感。
责任感是一种心理暗示,就是我自己该做的事情就会自己想办法绞尽脑汁地去解决。如果孩子遇到难题时,总是想着糊弄或者直接放弃,还总是对你说“我就是不行”、“我做不到”,本质上就是没有责任感,逃避他本该努力的义务。
想要培养孩子在学习上的责任感,第一步就是要退出包办。
我们先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过度包办孩子的学业?比如帮他检查作业,帮他核对答案,娃还没有好好想,就急着教他解题步骤……甚至包办他的生活,衣服裤子甚至袜子都给他准备好,水壶书包帮他拿,恨不得吃饭的时候连勺子筷子都递到他手里。
这很容易让孩子养成依赖心理,反正我不做,我妈就会帮我搞定。
这个包办问题,在小学的学习力就更常见了,因为老师往往就是那个促成家长包办的催化剂。双减以后,孩子在学校里能够学习和做题的时间变得很有限,那么想要在内卷的形势下还能一直保持领先优势,老师就只能把指挥棒交接给家长,并告诉家长想要甩开其他人,在学校是不太能办到了,你们得在家里多下功夫。
这基本上是老师跟广大家长的一致共识,可实际执行起来,尺度把握不好,往往就变成了过度包办孩子的作业。
可是呢,我直接让你们撒手不管,又不符合现在的教育形式,大家也会很焦虑,真的一点都不管也肯定适得其反。
所以我们可以先从一些不那么影响学习的方面进行放手,培养他的生活责任。
就比如收拾书桌、收拾房间、被子衣服,都可以试着让孩子自己去整理,这些都是他力所能及的小事,没有什么难度。千万不要孩子还没有做,你就觉得他不行,也不要看不上他做的,嫌这个没弄好,哪个不符合你的标准。
他要先迈出颤颤巍巍的第一步,才会有后面越走越稳当的罗马大路。就算是咱们顺手就能帮他做的事情,也要不怕麻烦,鼓励他自己做。从做的不好慢慢变成他的习惯,这样他才能独立起来。
所谓的责任心,就是自己告诉自己,这是我自己的事情,我得自己来做。把他自己可以做的事情,还给他做,就算是做的慢点、做的不好、不那么尽如人意,也要放手。
上了三年级,我就不再检查孩子们的作业一样,允许他们的作业有错,时好时坏,而不是非得要得到老师的优秀作业表扬。因为作业就是孩子学生生涯当中,难度最低的任务了,这些如果我们都不能培养他们自己做,非要为了老师那几句缥缈的表扬而大包大揽,你会发现,待你管不动的时候,就是虚假繁荣结束的时候了。
接下来,就是认可。
当孩子开始了自己的独立自主做事的道路时,要多肯定,多赞美,哪怕做的不好,也要尽量从不完美的经验中找到值得表扬的闪光点,激励他越做越好。
咱们成年人,想要挑剔一个孩子的作品,实在是太容易了,但我们要做的是用80%的精力去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用20%的精力去表扬和鼓励他。他要先有成就感,才会有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激发主动性,自己的事情才能越做越好的。
如果我们要求他做,然后给予他的反馈都是负能量,那孩子会觉得说我做,你也不高兴,我不做你也不高兴,那我费那个劲干啥,反正你都不满意。
就比如当你催促孩子写作业时,孩子认真写完了,但凡写错一个字或者一道题,就批评责怪。孩子会觉得我写了半天,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结果就因为错了那么一两个地方你就说我,那这个作业我写那么用心干啥呢?
自然就没有动力好好写了撒~
如果我们这个时候换个角度看问题,跟孩子说,你写了那么多作业,就只错了这几个地方,真是很厉害呢,只要再把这几个不足改掉,你今天做的作业就更完美了,你说他愿不愿意改?
不要视孩子的错误为洪水猛兽,写作业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检查掌握不牢固的地方吗?他改了,记住了,目的不就达到了么?为啥非得要全对才可以表扬,写错了也可以表扬。
只要我们有心去找的话,总能找到闪光点的。就算他错的多,我们也可以说他字写得很工整,字写得不公整的话,可以夸某道题写的很精彩,没想到你的解出来等等。
相对每天要面对四五十个孩子的老师来说,我们做家长的才更容易发现孩子的长处。在实际的班级竞争当中,如果孩子的能力做不到全面开花的话,我们就换个思路,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咯!
没必要硬在孩子不擅长的领域里去跟别的厉害的孩子比较。毕竟别人孩子你夸多少句,考了100分也不会给你争脸面。
短板我们可以多花心思慢慢弥补,但在此之间,请先发扬光大孩子的长处,这是他学习兴趣和动力的来源。
当我们能够做到不包办、不追求完美,多表扬、多挖掘闪光点之后,就来到了第三步,收获成就感。
哪个孩子不希望自己学习好,受到老师的青睐、同学们的信赖呢?
很多孩子本身不讨厌学习,他只是讨厌学习过程中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获得想象中的成绩的那种挫败感。
努力后没有得到及时的回报,就会没有成就感。没有成就感的结果就是,你越催他努力,他越厌烦。他不是没有努力过,只是努力好像跟不努力结果差不多。
很多家长,就只会催促孩子去学习,成绩不理想就只会要求他再努力一些,要么就是盲目地报一些补习班,从来没关注过孩子到底是哪里不行,问题出在哪里,只是一味地鸡娃,一味地给心理压力,娃却越鸡眼里越没有光。
我们最应该做的,其实是想办法去培养他的信心,而不是单纯的夸他好棒啊,或者给他灌心灵鸡汤说“妈妈相信你咬咬牙,就肯定能行。”
我们要找一些方法,可以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困扰他的现状,持续获得进步。
想想看,他本来没有信心的,结果按照我们的方法或者建议,变好了,然后一直一直都很好,偶尔不好,我们再帮他调整一下或者督促一下,他又能变好了,他会怀疑自己没有能力跟学习的后劲吗?
我们要明白,孩子需要学着长大独立,开动脑筋,尽一切所能地学习知识和生存技能。
而我们做父母的,并不是单纯给予物质上的支持就得了,我们也一样要开动脑筋,发挥主观能动性地去学着如何引导孩子,在孩子面对难题的时候,我们也要思考用什么样的方法尝试着帮助孩子。
这是好的父母跟差的父母最不同的地方。
不是说会夸奖孩子的父母就是好父母,有些父母平时不会把夸奖挂在嘴上,但是当孩子真的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一定会挺身而出帮助他、开导他,用自己的智慧,为孩子剥开迷雾,给他指一条可以进步的路。
而有些家长,孩子遇到了瓶颈就只会指责和打压,要么只会赞美和夸奖,并没有对孩子的现状进行实质性的帮助,一旦这个孩子没办法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困难里突围出来,就会被困死,自我怀疑,找不到学习的乐趣了。
那你可能会问,这个具体的实施方法是什么呢?
我只能说,每个孩子的状况不一样,没有完全普世的、适合所有孩子的办法,这也是父母的含金量所在。我们只能统一一个方法论,然后根据具体的事情来具体分析。
我可以分享一个我的做法,大家参考。
上个学期期末,妹妹升入三年级以来的第一次期末考试,我发现妹妹在有些数学问题上时常表现得特别的困惑,每次面对数学考试的时候,都如临大敌,心理压力很大,生怕自己考不好,不会做。
那我能看到她有浓厚的上进心,但 好像凭借她自己的努力,总是考不到她的预期成绩,我就立刻下场帮助她。那段时间,搏击我都不去练了,每天晚上就是陪着她死磕数学。
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她的试卷进行分析,看看就是哪里出的问题。
如果是做题熟练度不够,我们就抽出一些时间,专门做练习册,增加熟练度。
如果是计算,那我们就天天晚上多做计算练习,某一类的计算不熟练就有针对性地出题,就练这个类型的计算。
如果是某一类的数学问题不明白,那证明她这个单元可能学的不清楚,那我就带着她先把知识点过一遍,然后再找点类似的题目做,边做边讲,让她在做题中反复去记忆知识点和怎么应用。
如果是读题本身读不明白,那么我就会带着妹妹读题,一句话一句话的拆分,问她有几个已知条件,让求的是什么,根据已知条件和提问你推测一下这道题考的是哪个知识点,告诉她读题读的是东西出题人到底要考你啥。找到知识点,自然就找到了解答问题的思路和公式。
总之,我们要做的事情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她没考好,责怪她学的不好没有意义,她还那么小,除了沮丧还有什么更好的改变现状的办法吗?她虽然没有,但是我们可以有,我们可以分析给她听,让她信服我们,她就有意愿跟着我们的脚步去巩固和复习。
下一次再遇到类似的困惑时,她兴许就能如法炮制,去更主动地解决自己的问题,是不是学习的自驱力就有了呢?孩子没有学习动力,不一定是不上进,可能是没有好办法,不知道该怎么做。
那段时间,我们每天回家就是把数学卷子错一练三,如果还有不是很明白的题目,我们就再多做几道。我还会有针对性地给她找薄弱的课时给她挑着做练习册。
这样既不用题海战术,让孩子身心俱疲,还很有效率。最后妹妹是很有自信地走进考场的,回来也是很开心地告诉我她全会。最后三科都是A(具体成绩不知道)。
现在你问她,你觉得哪科是你的长项,哪科是你的短板时,她依旧会说,数学是短板,语文是长项。但是她从来不排斥我每天晚上给她留的那么一两页《学霸》的题目。
因为她知道,认真对待这些题目,就可以在考试中发挥稳定,持续保持一个良好的成绩。
可能有人会问,给她留那些妈妈牌作业她不烦么?
额外的任务怎么可能喜欢。但是她愿意去为了保持自己的好成绩而努力,因为这些努力看得到成果。这就是成就感带来的责任感,简称为自驱力。
当然,我也很注意适度的原则,每天语文数学英语三科里挑两科只做两页,不是那种让人压力山大的妈妈牌作业。
我不注重刷题,会了的题目还要无差别的刷,是效率低下的学习方式。如果你只让孩子做题,不注重订正,那刷的题,有什么意义?该错还错,该不明白还是不明白,浪费孩子的业余时间而已。
比起刷题,我会建议大家在订正上下下功夫。
娃辛辛苦苦刷了题,咱们就得认真判,认真讲,把所有题目弄会,她自然到了考场就可以举一反三,这才是刷题的意义。每天额外花个半小时,其实就可以达到目的了。
通过讲的过程,我们可以再给她总结一下答题的技巧和思路,教授她一些考试中的小技巧,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维持自己的成绩保持在一个很好的水平上。慢慢地,娃对待难题的办法多了,自然就不需要咱们了,我们就真的可以去切果盘,端茶倒水了。
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又是一个清仓的书,这次是教辅类的,不知道怎么给孩子预习和复习的,可以买一本《涂重点》,里面把知识点都给你画好了重点,孩子自学或者妈妈辅助学习,都可以。
目前,语文已经有一些年级缺货了,数学英语还比较齐全,大家有需要赶紧入哈~晚了,清完了,就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