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父母的爱,远胜过我们对孩子的爱,这不是教育成功,而是天性使然。
孩子最恐惧的,不是打骂,而是被你抛弃在门外的那一刻。
——育儿爸爸说
那天我下班回家,走到小区门口,看到一个小男孩站在马路边,眼睛红红的,脸上挂着泪,嘴里一遍遍念叨着:“妈妈不是说好等我的吗?她是不是不要我了?”
他不过六七岁,背着书包,手里紧紧攥着一个玩具车。身边没有大人,周围的行人都只是匆匆走过,只有他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地盯着小区门外的马路。
我忍不住上前问他:“你怎么一个人站在这里?”
他抿了抿嘴,说:“我惹妈妈生气了,她刚刚说不要我了,让我自己回家……”
那一刻,我的心仿佛被什么狠狠撞了一下。
一个孩子,他最恐惧的,不是摔倒了没人扶,不是考试没考好被批评,而是那个他最信任的人,突然说了一句:‘我不要你了’。
01|孩子最恐惧的不是挨打挨骂,而是被“抛弃”
很多父母会觉得,打孩子、骂孩子,是管教的一种手段。
但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孩子最深的恐惧从来不是“疼”,而是“不被爱”。
美国心理学家海因茨·科胡特曾指出:“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是他对这个世界建立安全感的起点。一旦这种依恋关系遭到破坏,他的人格也会发生裂变。”
“不要你了!”“你走!”“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当我儿子了!”——很多父母不经意间说出的这些话,都会像刀一样扎进孩子心里。
很多年以后,他可能已经忘记那次被打的疼痛,却永远记得站在门外呼喊你名字时的无助与绝望。
02|孩子的宽容远比我们想象的强大,也更令人心碎
你有没有注意过,哪怕你刚刚打骂过孩子,过不了多久,他就会回来抱着你?
他会问:“妈妈你还生气吗?”
他会默默坐在你身边,用眼神偷偷打量你,生怕你真的不再爱他。
我们总以为,是我们的教育方法奏效了。其实不是。
是因为孩子对父母的爱,远远超过我们对他们的爱。
孩子原谅父母的能力,往往强得令人心碎。
曾有一次,我看到中央电视台一个儿童救助项目。警察救出一个被家庭长期虐待的小男孩,身上满是烧烫伤。可当带他离开家时,他却死死地拽住警察:“我要回家,我不要去派出所,我想妈妈。”
明知道家里是地狱,孩子依然选择回去。
因为他还小,他不知道什么是对错,他只知道,那是“妈妈”。
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斯德哥尔摩症”,人会对加害者产生依赖,孩子尤其容易如此。因为在他们眼中,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爱。
《平凡的世界》续集《平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