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年轻人因为生活压力繁重,不得不将孩子的日常照料托付给老人,似乎成为了一种养育常态。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
目前约有70%的婴幼儿由祖辈参与抚养。
可话说回来,帮年轻人带娃,有时真不见得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一方面,两代人的育儿观念差异明显。
比如年轻人推崇科学育儿,讲究精细喂养、早教启蒙。
而老一辈人更依赖经验,认为以前的孩子都是这么带大的。
正因如此,双方在孩子的养育问题上,有时也会针锋相对,闹得不欢而散。
另一方面,老人的体力和精力有限。
如果让老人全天候照顾孩子,很容易给身体健康带来隐患。
另外对于那些刚学会走路的孩子,稍不留神,以老人的腿脚可能就会跟不上。
于是,基于这些因素,“假性带娃”模式开始悄然兴起,在不少带娃的老人群体中渐渐蔓延。
这种带娃方式,不仅老人乐得清闲,年轻人还特别放心。
到底咋回事呢?今天我们一起一探究竟。
第一次听到“假性带娃”这个词,是跟小区的一位老人聊天时,她向我提到的。
她说在带娃这个事上,年轻人在学习,老年群体也在不断成长、进步。
就比如说她们这些带娃的老人之间,就有一个交流群,彼此沟通,互相去分享一些紧跟时代的育儿方法。
而“假性带娃”就是基于过往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一种新型带娃模式。
简单来说呢,就是表面上孩子由老人照顾,但实际上养育的主导权在年轻父母手中。
作为老人,只负责执行,不参与决策,从而大大避免了因观念不同,可能会引发的一些矛盾冲突。
就比如说日常饮食的安排,由孩子父母提前准备好食谱,老人只需要按菜单制作。
再比如早教问题,也是年轻家长选择绘本、玩具,老人可以陪同孩子一起玩,但不会干涉年轻人的教育方法。
除此之外,杜绝和孩子全天候捆绑,只要孩子爸爸妈妈有时间,老人就获得“解放”,让年轻人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不得不说,这种方式既减少了育儿摩擦,又让老人大大获得了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可以真正实现“带娃但不操心”的目标。
虽然“假性带娃”听起来不错,但想要真正实施,还得满足3个条件。
①老人对自己的定位要有清晰认知
对于老人而言,她们得明白自己只是“执行者”,而非“决策者”。
不越权、不固执己见,遇到问题及时跟年轻人商量沟通,必要时可以提一些自己的建议。
这样一来,可以大大避免因育儿问题滋生的冲突。
更重要的是,年轻人会放心,老人心里没有负担,反而更加轻松。
②培养孩子规律的作息习惯
老人想要带娃轻松,培养规律的作息习惯至关重要。
因为,孩子只有作息规律,让老人能够摸得清脉络,才能在带起娃来得心应手,也能减轻精神和体力上的消耗。
所以想要实现“假性带娃”,那必须尽早培养孩子的作息习惯。
通过让孩子固定的吃饭、睡觉、活动,一切按部就班的进行,能让老人的带娃旅程,变得更加简单。
③适当粗放型养育
当年轻人让老人帮忙带孩子的时候,就要明确这一带娃方向,也就是说尽可能适当的“粗放型养育”。
比如孩子贪玩弄脏衣服,没关系,不必时刻紧盯。
比如,小磕小碰也不必过度紧张,更不能把“过错”归咎于个人。
只有在这一点上统一战线,才能让老人带娃不用背负那么多的压力,也才能大大解放老人的精力。
其实,假性带娃之所以现在越来越受欢迎,归根结底是因为在绝大多数普通家庭里,老人如果能够带娃,等于为年轻人解决了后方问题,让他们轻装上阵,努力拼搏。
也许,这也是年轻人与老人在带娃相关事宜上,寻求平衡之后找到的一种“最优解”。
最后想给我们每一位年轻家长说的是:
老人带娃,实属不易,是他们的负重前行,托举起了我们的未来。
所以对年迈的父母,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吐槽,多一份包容,少一些埋怨。
只有这样,这个家庭才能更好的运转。
大家说,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