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意选牌
2.设置起手牌型
3.全局看
4.防检测防封号
5.可选择起手如(拼三张):金花,顺金,顺子,三同,对子 顺子牛,同花牛,牛九,牛八(麻酱)起手暗 杠, 控制下张牌,快速自摸,防杠防点炮
6.麻酱,金化,跑得快,红黑大战,捕鱼,十三张,龙虎等等更多玩法均可安装使用
7.苹果,安卓系统通用, 支持首款苹果安卓免越狱(全系列)辅助
满足中产阶级追求优雅品位和精致生活需求...
轻纺服饰产业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大关,总产值达130.7亿元,同比增长58.8%;户外产业链头部企业伯希和实现年产值32.07亿元、同比增长245.8%;色纺产业链头部企业翰联色纺实现年产值8.62亿元、同比增长203.2%……
这一串串亮眼的数据,是利辛县2024年交出的答卷。近年来,利辛县通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轻纺服饰产业转型升级,已悄然从人们印象中的农业大县转变为全省的“纺织新星”,一批科技含量高、增长势头旺的行业头部企业在此扎根、生长、开花。
从“制造”走向“智造”
近日,记者走进利辛县的安徽翰联色纺股份有限公司,偌大的生产车间里,数十台大型纺纱设备全天候飞速运转,工作人员却寥寥无几。
智能化生产线源源不断地吐出色彩缤纷的纱线,线头断了设备自动拼接,一卷卷纱线自动下线,设备终端的显示器上清晰地显示着生产数据:每分钟纺纱550米。
“这些生产设备是涡流纺纱机,每台价格都在五六百万元,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快的纺纱机器了。”翰联色纺综合部经理侯帅语气里带着骄傲,传统纺纱机每分钟只能出纱15米,而涡流纺纱机每分钟可以出纱500多米,效率提升了30余倍,每吨纱线的生产成本从5000元下降到400元。
翰联色纺成立于2010年,长期以来,企业生产主要依靠的是传统纺纱机器,效率低、成本高,导致企业发展缓慢。“不是不想换先进设备,而是资金条件不允许。”翰联色纺负责人张毅说。
转机出现在2023年,随着长三角产业转移加速,利辛县把纺织业作为主导产业加快布局,支持纺织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以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传统产业,推动轻纺服饰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本土纺织企业龙头,翰联色纺的困境颇具代表性,得到了利辛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利辛县经信发展工业投资有限公司以投代引,为企业注资2亿多元,支持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并为企业代建了新厂房,免费更新了电力设备,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2024年,翰联色纺一次性引进24台最先进的涡流纺纱设备,实现年产值8.62亿元、同比增长203.2%,企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设备升级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而技术优势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公司独创了‘纺前染色’工艺,改写了传统纺织业‘先纺纱、后染色’的流程,通过调整三原色丝线的比例,就能调出成百上千种颜色,生产过程不产生废水,且产品不易变色。”张毅说。
成立之初,翰联色纺并没有核心技术,行业门槛低、竞争激烈,随时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积极谋求转型,创新发展思路,加大科研力度,历尽艰辛终于掌握了“纺前染色”工艺。
目前,翰联色纺已经整理调配出4000余种颜色的“物理配方”,凭借这一“法宝”被工信部评为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被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纳入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库。
翰联色纺现已拥有多项国家专利,主导及参与制定多项国家、行业标准,自主开发并成功量产销售的“粘胶纤维色纺纱、50%羊毛混纺纱、再生涤纶色纺纱”被评为“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人造棉针织纱”产品被评为“安徽省工业精品”,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传统机器到智能化设备,从同质化竞争到掌握核心技术,翰联色纺的发展历程是利辛县轻纺服饰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利辛轻纺服饰产业已有60余年的产业发展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利辛县工信局局长刘付荣说。
近年来,利辛县以创新为突破口,构建“高校+企业+政府”创新联合体,累计培育轻纺领域高新技术企业2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4家,正在逐步从“制造”走向“智造”。
“小县城”长出“大品牌”
提起伯希和这个品牌,很多人可能都听过,尤其是喜欢户外运动的人。近几年,伯希和户外装备更是火到“出圈”,在电商平台上的销量稳居同类品牌前三名。但你知道吗?这么一个大牌竟然来自利辛县。
在利辛县伯希和展销一体门店里,记者看到不少市民正在选购冲锋衣、T恤衫、防晒服等,各种款式新颖、色彩鲜艳的功能服装,让消费者陷入了“选择困难症”。
“我是户外迷,伯希和是我们利辛本土品牌,我不仅自己买,还经常向外地朋友推荐。”正在选购户外装备的市民陈先生说。
该门店店长也表示,本地市民的确对伯希和偏爱有加,再加上店里不时推出的优惠活动,使得衣服销售情况一直很好。去年一年,单这一个店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000多万元。
资料显示,伯希和户外运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在利辛县成立。公司产品除在大陆及港澳台地区销售外,还出口至亚洲、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安徽专精特新企业、安徽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中国户外十大杰出品牌等。2024年,该公司实现年产值32.07亿元、同比增长245.8%。
这么一个大品牌,为什么会在一座皖北小县城扎根?
“选择在利辛安家,一是这里有日益完备的产业链,二是当地政府发展现代纺织产业的决心。”伯希和利辛公司负责人刘伟说,政府对我们的支持力度很大,领导给品牌“代言”,相关部门还会邀请科研院所的专家对产品的面料性能、生产工艺进行分析指导,给企业很大的发展信心。
鲜花盛开,蜂蝶自来。2023年,伯希和的合作伙伴来到利辛,注册成立安徽京盛和服装有限公司,就近为伯希和提供配套生产。
记者在京盛和的生产车间里看到,数百名工人正在忙着裁剪、缝制、整烫、压胶……自动铺布机、智能服装吊挂系统、电脑平缝机、套结机、包缝机、电热蒸汽发生器等先进生产设备应有尽有。
“企业落户利辛后,半年便实现60万件成衣产能,订单一直源源不断。”安徽京盛和服装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随着伯希和、翰联色纺等明星企业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外地客商主动来到利辛寻找产业合作良机。2024年,利辛县共引进轻纺服饰及新材料产业项目25个,目前重点推进的项目有总投资10亿元的户外运动服饰装备产业园、总投资11.7亿元的仕华纺织年产2.3亿米高端纺织品面料项目、总投资10.9亿元的安徽恒逸纺织有限公司年产8万吨针织面料项目、南通东屹高新纤维科技有限公司的服装加工和纺织纤维面料项目等。
安徽京盛和服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
安徽文淍纺织有限责任公司现代化生产车间。
“一块布”织就“大蓝图”
,由棉到纱,由纺到衣。轻纺服饰产业作为利辛县的支柱产业,在推动经济快速增长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目前,全县轻纺服饰从业人数达6万人,同比新增就业2000余人。
行走在利辛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生态圈”活力涌动:6万从业人员中,90后技术骨干占比超三成;纺织博物馆记录着60年产业变迁,隔壁的产学研基地已孵化出3个省级实验室。数据显示,当地轻纺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22%,两家头部企业伯希和、翰联色纺产值增长均超200%,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正逐步凸显。
纺织产业被认为是传统产业,但传统产业不等于低端产业,是可以通过转型升级“破壁”成为高端产业、新兴产业的,关键在于如何应用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利辛县充分利用深厚的产业基础,围绕“一块布”谋划千亿蓝图,努力实现“老树发新芽”。
下一步,利辛县将坚定走“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之路,在招大育强上下功夫,全面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积极构建“头部企业+中小企业”产业链生态圈,着力培育更多轻纺服饰龙头企业,形成多花齐放、多花带动的产业发展局面。坚定走“产业转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之路,在科技创新上出实招,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坚定走“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发展之路,在品牌培育上求实效,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提升产品创意设计发展水平,打造高品质、高附加值、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产品,提高轻纺服饰产业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
刘付荣表示,利辛县将紧密围绕“一块布”谋划产业布局,以涡流纺和户外服饰装备两大产业链为重点,建设国家级纺织新材料基地,支持轻纺服饰首位主导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建设千亿产业集群奠定基础。(记者 魏军 路振杰/文 陈显锋/图)
中国(利辛)户外产业园的希伯和“云仓”
“一块布”织就县域经济转型新范式
从60年前作坊式生产,到如今产值突破130亿元,伯希和、翰联色纺等头部企业产值增长迅速,成为安徽的“纺织新星”。利辛县轻纺服饰产业的崛起,书写着传统农业县向现代工业强县转型的传奇。
回顾利辛县轻纺服饰产业的发展脉络,我们会发现,如今的成绩实属不易。当地企业是从低端产品起步,发展前景不容乐观。近些年,在当地政府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下,企业勇敢转型,通过技术革新、工艺升级、品牌培育、产业集群等方式,才一步一步实现了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利辛县的实践证明,传统产业绝非“夕阳产业”,通过技术创新激活基因、品牌建设提升价值、生态培育增强韧性,县域经济完全能走出一条“老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升级之路。这场“纺织革命”不仅织就百亿产值,更为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工业化协同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魏军 路振杰)
网站介绍|联系我们|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