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这篇《核舟记》的读后感我写完了,但总觉得差点什么……”语文课代表小张把自己的作文本递给我,眼睛里带着困惑。
我翻开作文,看到结尾处工整地写着:“我们要学习工匠精神,但几百年前的‘破核桃’与我们所学的数控专业有什么关系?”
这句话让我陷入了深思——作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我该如何让这些即将走向各行各业的学生,真正理解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
第二天,我特意提早来到学校,直奔数控实训车间。晨光中,我看见学校的“工匠大师”李师傅正在调试一台老式数控机床。他的动作如行云流水,仿佛在演奏乐器。旁边的工作台上放着一个泛黄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数据和手绘的零件图。
“李师傅,我能占用您10分钟时间吗?”我鼓起勇气走上前。听完我的来意,这位老钳工咧嘴一笑:“教语文的来学机床?有意思!”
第二天语文课前,我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画面让学生惊呆了:他们的语文老师戴着护目镜,在李师傅指导下笨拙地操作着数控面板。
当第一个零件加工完成时,我的手还在发抖。我举起那个并不完美的零件,扬声说:“前几天,有同学在《核舟记》读后感中发出这样的疑问——‘几百年前的核桃与我们所学的数控专业有什么关系?’”教室里顿时窃窃私语。
“看看这个。”我打开多媒体,左边是《核舟记》的插图,右边是李师傅的工作照和他的笔记本。“王叔远在核桃上雕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李师傅在机床上打磨出精密的零件。虽然他们用的工具不同,但无论用刻刀还是用数控机床,真正的工匠都在做同一件事——”
“用心观察,精益求精!”几个学生齐声应道。
我趁热打铁:“今天我们来个特别的作业——用《核舟记》的描写方法,记录你们专业实训中最难忘的一个细节。”
一周后的作文分享课上,小张第一个举手朗读:“我的师傅调试数控机床时,眉头会皱成一个‘川’字,就像《核舟记》里‘若听茶声然’的专注……”他的描写让全班同学都笑了起来。
下课后,小张拦住我:“老师,下周实训课,您要不要来看看我们加工零件?”看着他期待的眼神,我知道这堂关于工匠精神的语文课才刚刚开始……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合肥市工程技术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5年05月07日第15版
作者:朱礼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