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城记智库 雨林
不久前,知名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对外公布:2025年度核心任务,推进「未来信息港校区」建设。
如今,知名高校与地方合作进入深度探索阶段。以「交大创新港」为例,空间上重新塑造了“校区+园区+地区”之间的关系,发展上也实现“教育×科研×产业”倍数效应。 这种模式,无疑将深刻改变一座城。
国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这是西安最大王牌。这座“新港”,能否像哪吒的“混天绫”挥动?拭目以待。
官宣:未来信息港校区
2025年2月20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一纸官宣,迅速引发人们的极大关注。
这有着多重背景,最核心的就是“城与势”:
一是西安最新定位获得国务院批复,作为全国第四座“双中心”城市,科教地位进一步牢固;二是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等“破圈”,让人们更为关注电子信息和新科技的发展。
西电「未来信息港」地理位置示意◎制图/城记地理
公开消息显示,它位于西安“南部高新技术与科教集聚区板块”,地处高新CID和长安大学城“双核之心”,地理位置和产业环境得天独厚。梳理历程,“西电信息港”正全面提速。
2024年8月13日,长安区人民政府网站发布消息, 长安区政府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行了会见座谈会,透露双方共同期望的目标和方向:
双方希望进一步深化合作,通过共建共享未来信息港,拓展高能级产业发展载体,促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升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推动长安区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
在随后2025年1月西电相关会议上,《未来信息港建设规划情况》等决议得到大会审议通过。作为“学校发展的重大机遇”,重点有以下三点:
西电「未来信息港」与终南山◎制图/城记地理
一是在强化教育层面:以此为契机,充分考虑研究生扩招的大趋势,切实发挥研究生教育强校之基的作用,实现在校人数有一定增长;
二是在校区功能层面:考虑三校区协同发展战略格局,理清各区域功能定位,优化学院空间分布。纳入国际会议中心建设,促进学校国际化交流。
三是在平台建设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并超前布局,进一步统筹谋划学科交叉融合的大平台建设。
变化:不断升级的西电
对很多人而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低调且神秘”。
因为它是我党我军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其前身是1931年创办于江西瑞金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无线电学校,1958年迁址西安,1988年正式定名。
它开辟了我国电子与信息学科的先河,曾创造了我国电子与信息领域多项第一,包括第一部气象雷达、第一套流星余迹通讯系统、第一台可编程雷达信号处理机和第一台毫米波通讯机以及多套新体制雷达。
至此,西电成为电子信息业的“人才航空母舰”,素以“五多”著称:院士多、将军多、航天总师多、创业领袖多、科研领军者多。
西电老校区是苏式建筑风格◎来源/西电官网
作为电子信息领域“国家队”,其科研能力堪称强悍:
建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1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81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基地以及70个校企联合实验室。2016年以来,共获国家科技奖19项(牵头11项,包括一等奖2项)、陕西最高科学技术奖2项。
在全国相关领域,地位颇有一骑绝尘的领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校区◎NEWS
首批9所设有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首批9所设有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首批2所设有全国网络安全人才培养试点基地
首批7所设有一流网络安全学院
9所设有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5所承担建设国家级密码科研实验平台的高校之一
……
近年来,在通信、雷达、微波天线、电子对抗、计算机、电子机械、微电子、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工业软件和空间技术等国家急需领域形成明显科研优势, 牵头承担一批重大重点项目,产出一大批标志性成果。
在北斗、天眼、嫦娥、天问、天和、羲和和奋斗者号等国家重大工程上,背后都站着“西电”的身影。
未来:“两港”示范效应
众多成功案例已证明,经济体的发展和崛起,其决定性作用皆来自知识积累、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等。
这个过程中,离不开科研型高校的助力和推动。“斯坦福-硅谷”模式,无疑就是最佳“榜样力量”! 当下,多座著名高校在西安打造属于自己的“港”——前有交大创新港,现有西电信息港。
放眼世界,少有地区能复制“斯坦福-硅谷”模式。不过,珠玉在前,路径已成,这是一条新趋势之路:
西安交大创新港航拍◎来源/沣西新城官微
围绕交大创新港规划的示范区◎NEWS
一是研究型高校是“活水之源”,是知识生态的提供者和塑造者;二是产业链上下游和跨产业的企业之间,以及“企业-科研院所”、“机构-政府”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促进创业创新的协同机制。
以交大创新港为例,其发展模式已得到高度认可:实现从“大学校区”到“科技策源地”转变,成为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创新引擎。这里,汇集30余个研究院、超过300个科研平台,落位众多国家级科研大平台和大科学装置群。
为此,“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示范区”得以诞生——“ 为科技成果转化、区域招商引资、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教育、科研和产业用地”。
西电信息港整体规划示意◎来源/西安新闻
西电信息港已成为重要功能板块◎NEWS
“西电信息港”,无论是从西电方面公开的目标和期望,以及当地政府划对片区的全新定位和规划,就能看出这其中“蕴藏的雄心”。
所以,“西电信息港”既是物理上的空间扩容,目标更是“学研产城”融合,助推西安电子信息产业的升级。
当下,西安高校进入新一波外迁浪潮。与此同时,国家层面也严控高校异地办学。当城市平台进一步升级,顶级大学与所在城市“命运共同体”进一步强化。
除交大和西电的“两港”,我们期待更多高校与西安共建面向未来的“新港”。 “斯坦福-硅谷”模式也证明,这将是最生生不息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