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加剧
开心田螺
2025-05-16 07:00:09
0次
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1895年)后,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这一事件不仅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也引发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特权要求,企图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攫取利益。
具体表现如下:
1. 划分“势力范围”:德国强租胶州湾,将山东视为其势力范围;沙俄租借旅顺、大连,并将东北三省视为其势力范围;英国强租威海卫及长江流域部分地区;法国则租借广州湾,并控制云南、两广地区。
2. 强行租借土地:除了上述提到的地点外,还有日本租借辽东半岛(后归还)、英国租借新界等。
3. 要求开设工厂: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列强以此为借口纷纷要求在华设厂,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更多利润。
4. 争夺铁路修筑权:各国竞相取得中国境内铁路建筑权,如俄国人获得中东铁路的修筑权。
5. 借机扩大传教活动:基督教各派乘机扩大传教范围,甚至干预地方行政事务。
6. 掀起“门户开放”政策:美国鉴于自身在华利益有限,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列强在华利益均等,以防止某一国家独占鳌头。
这场瓜分狂潮最终因义和团运动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而告一段落,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