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会把“爱孩子”挂在嘴边,总觉得自己不管说什么、做什么,都是为了孩子好。
事实,真的如此吗?讽刺的是,很多孩子长大之后回忆童年,感受最深的居然不是父母的爱意,而是孤独、不被理解。
所以说,想告诉所有的父母:爱,从来都不是口号,更不是自我感动的戏码。
若是真的爱孩子,那就看见他们的需求、听懂他们的沉默,顺便撑起他们的成长,这才是合格父母该有的样子。
今天不想谈大道理,只想跟父母们说说“行动锦囊”。与其每天都说“爱孩子”,不如把爱用在行动上。
爱孩子的行动指南,父母要早知道
1、用心陪伴
简简单单的“陪伴”两个字,很多父母都做不到。
可能有父母会反驳:每天都抽时间陪在孩子身边,他还是各种不满意、
很想问问这些父母:你们的陪伴,真的用心了吗?
很多父母说着陪孩子,实则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看似在孩子身边,实则在做自己的事情,要么低头玩手机,要么和周围人聊得不亦乐乎。
这样的陪伴,其实与孩子而言没有任何的效果。甚至,还会让他们产生错觉:难道,我还没有手机或者旁人重要吗?
真正的陪伴不在意时间长短,在意的是质量。只要决定陪伴孩子,那就暂时放下手中的所有事情,把注意力和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
被父母用心陪伴长大的孩子,他们会特别有安全感。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会觉得害怕,因为他们知道父母就在身边。
2、用心倾听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父母每天忙的像陀螺,连根孩子说话都成了应付差事。
问个让父母扎心的问题:你有多久,没有坐下来跟孩子好好聊聊天了?
这个问题,怕是很多父母都回答不上来。因为连父母自己都不记得,上一次跟孩子认真沟通是什么时候。
孩子回到家兴奋地说“今天我在学校……”,一句话还没有说完,就听到父母头也不抬地回了一句“我知道了”。
孩子委屈地嘟囔一句“我今天被老师批评了”,得到的却是父母一句“肯定是你不乖”。
这样的对话,让孩子的分享热情瞬间被浇灭。时间久了,他们自然也会关上倾诉的大门,不想再跟父母对话。
可问题是,倾听和沟通在养娃路上真的很重要。所以,父母一定要在孩子开口分享的时候,认真倾听之后,再给予回馈。
3、少些指责
孩子在成长路上,难免会犯错、闯祸。可偏偏,总有一些父母接受不了,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完美一些。
所以在看到孩子犯错或闯祸的时候,就会严厉地指责,甚至还会各种惩罚、打骂。美名其曰:只要严厉教育,孩子才能长记性,这都是为他们好。
可是这样的批评指责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而且还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产生严重的自我怀疑心理。
要是真的爱孩子,请父母一定少一些指责,从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开始做起。犯错、闯祸其实都不可怕,这才是孩子的正常表现。
父母只需要稳定情绪,然后引导孩子说出犯错的经过,再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就好了。这么简单的事情,相信父母一学就会吧?
有时候换个角度想想,犯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在这些错误里,孩子可能积累更多正确的经验,下次就能完美避错。
4、尊重选择
随着年龄增长,孩子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
但有些父母总习惯替孩子做决定,小到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食物,大到报什么兴趣班、选什么学校,都要一手包办,还美其名曰 “为你好”。
殊不知,这种做法剥夺了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压抑了他们的个性发展。
真正的爱,是尊重孩子的想法,给予他们选择的自由。只要是孩子的事情,请一定要把选择权交给他们,哪怕最后的决定与自己预期不符,也请不要立马否定。
当然,尊重选择并不代表放任不管。当孩子的选择可能会有不良后果时,父母可以通过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引导,让孩子自己意识到问题,然后改正。
写在最后:真正爱孩子,从来都不是靠嘴说,而是融入到日常的行动中。只有真正感受到父母爱意的孩子,他们才能变得有底气,做任何事情都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