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依据: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显著提升,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大幅增长。这使得过去以“落后的社会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不能准确反映当前的社会现实。
人民需求层次的升级: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需求从基本的温饱问题转向了更高质量的生活追求,包括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以及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凸显:尽管整体经济实力增强,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依然存在,某些领域还存在发展不足的情况。这些问题成为了制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实现因素。
社会结构的变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更加多样化。如何更好地满足这些多样化的需要,成为新时代面临的新课题。
基于上述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判断反映了我国当前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对于指导国家政策制定和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