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校外补课已经成为很多普通家庭必备的一项教育支出,家长们都希望自家孩子通过补课取得好成绩,从而顺利升学,考上理想的学校。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很多家长发现,花大价钱给孩子补课,并不能带来预期的结果,甚至适得其反。
日前,一位来自江苏南京的家长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账单:2年来,他们家坚持给孩子进行校外“培优”,前后花出去12万多。可结果呢,孩子的成绩始终不见提升。
看着孩子的成绩和花出去的钱,该家长非常心疼,直呼钱都打水漂了,并没有花在刀刃上。
数据显示,南京普通家庭的年可支配收入在4.7万和6.2万之间,2年花12万多在校外“培优”上,这笔支出已经超过了大多数家庭的年可支配收入。为了孩子的学习,该家长可谓不惜血本。
该家长的遭遇实际上也是很多家长所经历的,省吃俭用、砸锅卖铁给孩子补课,本来是想给孩子提分,顺利升学,考上理想的学校,结果却打了水漂,花出去的钱并没有换来孩子学习成绩的提升。
为什么花大价钱补课,孩子的成绩却上不去呢?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孩子自身的学习动力缺失
学习讲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非常强调主观能动性,如果孩子对学习本身没有正确的认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将补课视为强迫性的任务,而非提升自我的机会,那么就不会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效果也就微乎其微。
二、教学的适配度不足
师资与学生认知风格的匹配度直接影响补课效果,很多机构为降低成本,会聘用经验不足、水平低下的补课老师,或者补课老师的教学方法和风格不适合学生,导致无法因材施教,从而学习效率低下。
三、学习压力过大
现在的学生学习负担本来就重,校外补课则会给孩子带来额外的课业负担,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还会他们的学习状态和效果,导致他们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学习效率低下。
四、学习方法不当
很多学生都没有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只是死记硬背、机械刷题,没有理解知识点的内涵和应用,补课表面上学了很多知识,或者复习了以前学过的知识,实际上都是无用功。
五、家庭的压力与氛围
家长的过高期待和施压,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者加剧孩子的焦虑情绪,越想孩子好好学习,孩子越不想学习;家长沉迷娱乐活动等不良习惯,则会影响孩子学习的专注度。
所以说,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补课,就算让孩子补课,也是有讲究的,不能盲目跟风。
要想孩子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家长首先应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明白学习的意义,而不是为了应付家长或者老师。然后通过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支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并且通过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归纳,不断优化自身的学习方法。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孩子的学习才会有后劲。
在孩子确实“吃不饱”、自身补课意愿强烈的情况下,家长才适合给孩子补课,但是不能盲目跟风报班,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进行精挑细选,选择专业度和跟孩子匹配度高的机构和补课老师,这样才能产生积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