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易学主要有两大流派,分别是义理派和象数派。
义理派:这一派注重周易的哲学思想和道德伦理意义的研究。他们认为周易不仅仅是一部占卜的书,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代表人物有东汉时期的郑玄、宋代的程颐、朱熹等。
象数派:这一派则侧重于周易中的符号系统(八卦)以及数字规律的研究,重视通过卦象来预测未来或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事件。代表人物有西汉时期的京房、唐代的李鼎祚等。
这两个流派各有侧重,但都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实际应用中,两者也有相互融合的趋势。
在中国古代,易学主要有哪两大流派?
A:归藏易学
B:象数易学
C:义理易学
D:连山易学
BC
易学,包含了《易经》本身以及人类对《易经》研究的一切成果。从汉朝开始,出现了一批专门研究《易经》的经师。他们或是作注释,或阐发义理,或者是挖掘象数,逐渐形成了“易学”。《易经》所特具的“象数”与“义理”深刻内涵,历代易学家有不同的见解,形成了各种观点,多种流派,影响最大的主要分为象数派、义理派两大阵营。
扩展知识
易学的义理派是对《易经》和《易传》做进一步阐发和应用,并以此来解释人事和天道的变化,以及用《经》、《传》来说明修身治国平天下的道理等等。现代有一些学者专门研究《周易》中的科学思想的,被称为“科学易”,属于义理派的成员;现在有一些学者在论坛上讲《易经》的,也大都属于义理派。
象数派一般是指在中国历史上,那些能掐会算的高手,比如姜子牙、范蠡、文种,张良、诸葛亮、僧一行、刘伯温等等。从《易经》象数学发展起来的一个学派又叫“术数学”,术数也是历朝历代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的必修课,简单地归纳有面相、风水、观星、八字、占梦、六爻、占侯、测字、六壬、奇门等科目,另外还有中医药学、养生等学科,可见所谓的“象数派”,大都是一些实干家。象数、义理两派的总和为“易学”,“易学”中的象、数、理、占是一个整体,如果仅仅能说会道,只懂得其中一二的,便称不上精通“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