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名校光环就是加入大公司的最佳敲门砖。但随着越来越多大学生毕业进入就业市场,“实习中介”也应运而生。
在实习中介的名单里,你可以看到谷歌、微软、亚马逊、高盛甚至是路易威登的实习经历,从科技金融到时尚快消,各大行业的头部企业你都可以在这里看到,而这些,也都是实习中介宣传可以带你“内推入职”的目标企业。
为什么进入名企实习在今天变得如此重要?
一个很大原因在于,名企和名校带来的光环履历,对于大学生今后的就业,至关重要。
尤其是在今天“内卷”如此激烈的程度之下,名企实习经历,就更加重要。
对大多数企业来说,付费实习仍然是一个相当具有灰色地带的产业;但对某些企业来说,它则可以明目张胆。
今年5月,多家媒体曝光了兴业银行的一项实习计划,该银行可为存款千万人民币以上的客户子女提供知名企业实习机会。
在又一个毕业季到来前夕,这则消息迅速发酵,也让花钱换来的付费实习,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许多人这才发现,原来存款千万,是真的可以让自己的子女在银行里工作的。
但除了银行这类特殊企业之外,绝大多数企业仍然杜绝此类行为。在包括毕马威、安永、腾讯、宝洁在内的中介内推名单里的名企,近期都公开发声谴责“花钱买实习”的行为。
腾讯更是在今年3月份表示,任何员工若以内推为由收取费用,将面临反舞弊调查。
公开的谴责反对是一回事,而在实际过程中,大量的“付费实习”仍然处于灰色地带。从某种角度来看,今天的付费实习,和过去的付费培训,本质上都没有区别。
他们都是为更好的明天,所给出的一种投资。
而在今天就业形势不断严峻的情况下,这一灰色产业也在迅速扩大。2025年毕业的大学生,预计将超过1200万人,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如果按照高中生人数来看,我们也不难推测未来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一直到2030年代,每年的大学毕业生都将创下历史新高。
换言之,未来的就业压力,会越来越大。
当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市场也就更拥挤,灰色地带形成的付费实习需求也就越旺盛,按照一些业内人士的估计,付费实习总规模已经高达数亿元。
既然是灰色产业,也很容易衍生出骗局和陷阱。
一些大三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帖子,然后就有专人与他们联系,起初这些人并不着急谈论实习岗位的话题,而是会耐心给大学生规划实习方向以及未来的职业选择,甚至还会电话沟通好几次。
随后,实习中介再“量身”为他们推荐一份为期三个月的某大公司实习岗位,而作为条件,实习生一个月需要向中介支付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的“服务费用”。
当实习生支付了款项,也收到了offer后,很有可能迎来的只是一份虚假的offer。
付费实习需求从何而来?
卷,是首要因素。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为1222万人,同比增加了43万人,随着大学毕业生再创新高,为了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脱颖而出,实习成为在校生或毕业生的必选项。
对公司来说,他们当然希望毕业生一出校园就有较长时间的工作经验。在十年前,这样的要求当然很病态,但随着就业市场越来越拥挤,用人单位正掌握越来越多的话语权。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来看,国内大学生就业前进行过实习的学生占比高达78%。
这也变相说明了,当就业市场开始卷的时候,只能倒逼大学生在实习时就开始卷。
不管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工作,或者继续申请研究生,实习经历都必不可少,尤其是当你的学校和专业没有那么强的竞争力时。
在这样的情况下,付费实习也就成了一种捷径。
在灰色产业背后,都是谁在出售这些实习岗位呢?
如果你在小红书上搜索实习内推的帖子,你很看到,仅仅是这个词汇下,就有超过三万条帖子,而其中就有许多中介。
这些中介通常会以实习内推、背景提升、名企实习等话术博人眼球,等吸引到了潜在客户,在引流到私人号上进行深入沟通。
都是付费实习中介,但他们之间也存在巨大差别。
较早成立的实习中介,会提供求职录播或直播课程,笔面试题库甚至是临场模拟,除此之外还有行业导师指导,内推以及入职后的全流程服务,是非常标准化的流程。
而最近几年的新兴实习机构,则更注重细分行业,有的以金融起家,还有的专注于互联网。
目前市面上的付费实习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走人事,另一种则是不走人事。
其中,不走人事的含金量是最低的,也被称为“打黑工”。远程不走人事的实习项目,就被称为打黑工,相比之下适合那些申研和已经毕业的人做“临时补充”。
而走人事的实习也有线上和线下的区别,线下走人事是含金量最高、费用最贵的,甚至一些还支持正规背调以及转正。
而最贵的线下走人事实习,其费用几乎都在3万元以上。
如此“天价”背后,却依然有人买单铤而走险,由此可见名企实习经历,含金量在今天正越来越高。
一个看起来遍地都是黄金的时代,却充斥着更多捡黄金的人,以至于“捡黄金”的资格都变得稀缺了起来。
这当然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但就该现象背后的就业市场来看,则显得更不正常。
就业市场的畸形,导致了今天的付费实习,当好的东西越来越稀缺,而竞争的人也越来越多的时候,学历和能力之外的东西,就要开始起作用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