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彩如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这表明,医学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加强医教协同需将思政教育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推动医学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领同向同行,促进医学人才全面发展。
制定医学特色思政目标。医学院校应构建契合医学专业特色的思政教育目标体系,这也是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关键环节。教学团队要通过深入分析医师职业特点与岗位胜任力需求,提炼形成相应的思政教学目标,如培养学生深厚的家国情怀,强化“医者仁心、责任至上”的职业信念,引导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的医学态度等。这些目标体系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又紧密贴合医学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医学院校亦可积极探索,将“仁心仁术”“大医精诚”等传统医学精神融入教学全过程,真正实现医学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培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学人才。
构建专业与思政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医学院校应围绕思政教学目标,系统构建与医学专业内容深度融合的思政案例及教学资源。教学实践中,教师团队可采用“思政元素点”嵌入法,将每个专业知识点与对应的思政元素精准对接,形成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教学过程中,可实施“五个一”专题教学模式:每堂课聚焦一个理论要点、破解一个思想困惑、结合一个现实问题、引入一个典型案例、运用一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以此着力破解传统教学中思政与专业“两张皮”现象,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自觉接受价值引领。
建设党建联盟引领的协同育人平台。以党建共建为纽带,搭建校院协同育人平台是行之有效的创新路径。医学院校应主动作为,由学校党委牵头组建医校党建联盟,打破教育壁垒,构建“大党建大联盟大发展”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在联盟框架下,校院双方通过组织联建、医教协同,共同破解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难题。建设过程中,联盟可积极吸纳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医药企业等主体参与,从而有效构建多方联动、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强化“双师型”思政工作队伍。医学院校应当建设一支既懂医学又善思政的复合型师资队伍,夯实思政教育的人才基础。完善校内外师资管理模式是关键举措。医学院校要构建校外师资选聘、培养、管理及考核的制度体系,按照“全校一盘棋、内外一张网、考培一把尺”的原则,建立校内外师资协同工作机制。同时,校内教师要发挥理论教学优势,临床医师要以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支撑,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协同育人格局。(作者单位:徐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