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一些家长可没那么好糊弄了。有些学校搞名副其实的“超短裙招生”,前两年就吸引了不少学生入坑。最后大家发现,各有各的坑法:
专业分数低的,大概率不是什么热门专业,哪怕被包装得再高大上也不能选;还有些专业看似门槛特别低,好像就是为分数低的学生量身打造的,但这里面肯定也藏着陷阱。
总之,别相信天上会掉馅饼,录取的时候,分数才是硬道理。
有一位家长最近特别生气,因为他发现东北财经大学的一个专业今年补录了4次都没招满学生。
等他详细了解了这个专业的学费以及种种情况后,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种专业要是被砍掉,那真是活该。
不过这种吐槽并非只针对东北财经大学,而是针对现在全国有13个中外合作专业今年全都无人报考的情况。
要知道,有些学生为了能有个上大学的名额,真的是饥不择食,可为啥这13个专业在这种情况下却无人问津呢?原因很简单。
就拿东北财经大学的这个中外合作专业来说,一年学费要6万块钱,大家一算,4年下来光学费就得24万,可毕业后月薪才5000。
而且还是被国家亮过红牌的专业,这得有多傻的人才会选啊。这学费一下子就把家长惹火了,感觉简直是在抢钱。
毕竟普通专业4年学费加起来最多也就不到6万,而这个专业光是学费就24万,再加上生活成本,那不就得奔着50万去了?
在中小城市,这笔钱还不如攒着给孩子付房子首付呢,这样毕业后也有个着落。甚至有家长算过账,把这笔钱存到银行定期,4年后拿出来的利息都比毕业生的工资高不少呢。
那为啥这个专业这么差劲呢?其实这个专业就是旅游管理专业,并且还有中外合作的要求,也就是有英语门槛,可这个专业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挣钱。
就算考了导游证,再加上英语能力,也不见得就多吃香,据说平均薪资就卡在4800左右,而且一半的人毕业之后都选择转行不干了。
要知道,这种专业还专门设置门槛。家长们发现,就因为它带了“中外合作”这四个字,所以高考分数要求必须达到115分以上。
到了大二之后还得全英文授课,学生还得顺便考个雅思7分。按照这样的标准培养出来的、具备莎士比亚文学素养或者学术写作能力的人才,最后去从事酒店管理或者旅游管理工作,真的有必要吗?
其实主要的问题在于,现在的家长已经不会轻易去相信这种洋招牌了。中外合作乍一看似乎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
读4年院校能比别人多拿一套外国学校的毕业证书,可外国的留学生就一定吃香吗?更何况像萨里大学,全球排名已经在600开外了。
家长们也别被改了名的专业给骗到。比如浙江某高校开设了一个数字文旅运营专业,乍一听好像是那么回事儿。
跟我们现在熟悉的大数据、AI以及互联网等都能挂上钩。不过可别忘了张雪峰说过的一句话:专业名字越花哨,往往就意味着这个专业越鸡肋。
就是因为招不到人,所以才要改名字。那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什么这么多年都不改名字,而且还有大量的人成群结队去报考呢?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