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个高三家长咨询了这样的问题:
孩子总是不写作业,成绩下滑很厉害,承诺会写作业但总是不写,该怎么办?
我没有直接回答家长的问题,反而抛出这几个问题:
家长在小学和初中时,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什么?要求怎样?管得是否严厉?态度是否强硬?
家长对孩子平时的反馈方式是什么?是批评,挑剔还是鼓励肯定?
孩子平时的人际关系怎么样?是否喜欢运动或有一些兴趣?
孩子的现在成绩程度?孩子的成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下滑的?孩子成绩下滑后,家长采取的方式以及回应方式是什么?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与了解,我发现这样的问题:
孩子小学,初中阶段,都是非常优秀的孩子,也非常听话懂事乖巧;
孩子的成绩在高一和高二衔接的时候,已经有一些厌学苗头了,只是家长没有发现,还用了催促与加速补课的方式;
孩子说到做不到,并不是想摆烂,而是孩子内心能量不足导致;
孩子也想变好,只是行动力阻隔和心力匮乏,自我否认比较多;
因为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的焦虑情绪,已经很严重了,甚至影响到了生活与工作。
所以会导致以下问题:
孩子想做但做不到,家长看到孩子做不到就很焦急,一方面要面对老师的催促,一方面又担忧孩子这样下去怎么办?
同时,家长在焦虑之下会变得失去理性思考,也会被情绪,担忧,恐惧与灾难化思维所裹挟。
家长此时面临着两个难关:
第一个难关是心理上的落差,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突然变得厌学和摆烂,甚至作业都不写,家长难免会很痛心疾首和无法接受;
第二个难关是为孩子前途的担忧。毕竟孩子最宝贵的学习时间,是不可逆的,在最该学习和奋斗的年纪,家长想助力却无能为力。
我非常理解家长此时的心情,因为我家娃也出现过厌学,也出现过情绪内耗。
但我也明白,越想解决孩子的厌学问题,越不能催,越不能急,越不能让家长自己陷入焦虑循环。
欲救孩子,先救家长自己。
只有家长自己先情绪上岸,才能安抚孩子,稳住孩子,托举孩子。
这个过程对于家长来说是煎熬的,漫长和曲折的,但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我给家长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先缓解自己的焦虑。
在跟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家长的情绪已经焦虑到爆棚的地步。
本着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的原则。我建议家长先不要着急插手孩子的事,而要优先将解决问题的重点放在缓解自我的情绪上。
这样,问题的结就会慢慢松绑。
即便孩子是相似的状态,但家长自己的情绪先降温,就能以更多元与积极的态度来看待问题。
第二个建议:重塑亲子关系。
跟家长沟通过后,了解到孩子不太跟父母沟通。
家长对孩子的爱是满分的,但孩子不愿意跟家长沟通的原因核心是:
孩子不信任家长,觉得跟家长说了也不被理解,更没有用,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孩子就宁可将心事隐藏。
这样就会导致孩子的想法跟家长的猜测与自以为,很可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想解决孩子的问题的关键,就是孩子要对家长敞开心扉,这样问题才能被针对性解决。
第三个建议:重建对孩子的反馈模式。
当我了解到家长对孩子的反馈模式就是催和讲道理以及给压力时。
这种挑剔,指责,评判的反馈模式,家长可能不觉得什么,但实际上会给孩子投射很大的压力,让孩子在遇到困难与逆境时,更容易情绪内耗与厌学。
所以,我也给家长提出,希望家长给予孩子除学习之外,更多的正向反馈方式。
先让孩子感觉到被尊重,被欣赏和被需要,孩子的自信与自我价值感才能慢慢重建。
第四个建议:对作业完成先放一放,视情况而补课。
另外对于补课,我建议家长根据孩子的需要来定,多听一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
既不要完全给孩子自由,也不要步步紧逼,根据孩子的想法与计划,因需而助。
另外对于作业可降低要求,前边如果落很多课,完成全部作业,肯定也是有难度的,一点不写肯定不行,但可以跟孩子商量选择性去写作业。
只要有写作业的动作,再慢慢优化,就会从负循环慢慢转到正循环。
这个过程不太会快,但可以潜移默化让孩子慢慢感受到价值感与胜任感,自驱力就会渐次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