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录取新趋势:考生不再迷恋 “名校光环” ,开始认真地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今年高考录取有多魔幻?
内蒙古提前批分数线出来:清华大学历史类最高投档线 637 分,比华东师大的公费师范生还低;北京大学的公共管理专业没人投档;985 名校中山大学历史类专业只要 590 分就能上 —— 要知道,这放在往年,简直是天方夜谭。
在广东教育考试院的征集志愿通知里,北大的名字又出现了。
这已经是今年第四次 —— 历史类补录朝鲜语,物理类补录阿拉伯语,都是小语种专业。
从江苏、陕西到广东,这所全国顶尖的大学,在提前批竟频频遭遇 “没人报” 的尴尬。
有人说这是 “清北跌下神坛”,但更准确地说,是考生和家长彻底被 “张雪峰们” 点醒了:专业不好,哪怕是清北 985,也照样没人要。
清北的文科专业,今年也 “香不起来” 了
放在五年前,谁敢想清华的专业会 “遇冷”?
但今年内蒙古提前批,清华大学历史类专业组(法学类)最高 637 分,不仅比华东师大的公费师范生低,甚至比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的部分专业还低。
要知道,清华的法学再怎么说也是国内顶尖,可考生就是不买账。
为啥?因为法学早就是张雪峰反复提醒的 “红牌专业”—— 毕业除了考公考研,几乎没别的出路,法考通过率常年不到 20%,普通家庭的孩子学了这个,很可能 “毕业即失业”。
哪怕顶着清华的牌子,家长也会算这笔账:“四年后考不上公,清华毕业证能当饭吃吗?”
更扎心的是,这不是个例。今年江苏、宁夏的提前批里,北大的小语种、人大的社会学专业,分数都比往年低了不少。
以前 “北大的护理也是北大”,现在大家清醒了:“北大的护理,说到底还是护理,就业路子就那么窄。”
公费师范生 “杀疯了”,高分考生宁愿放弃 985
和清北文科遇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费师范生的 “疯狂”。
内蒙古提前批里,华东师大的公费师范生(历史类)最低投档线,竟然比清华还高。
江苏的乡村教师计划,部分专业组分数超过了南京大学、同济大学这些 985。要知道,这些考生的分数,上个不错的 985 完全没问题,可他们宁愿去读师范,就为了 “毕业带编制”。
这背后,是张雪峰天天念叨的 “就业安全感”。
公费师范生毕业直接分配到中小学,带编制,月薪 8000+,还有寒暑假,在家长眼里,这比 985 的冷门专业靠谱 100 倍。
就像一位家长说的:“现在就业这么难,四年后啥样谁知道?先把编制攥手里,比啥都强。”
以前高分考生选师范,会被说 “没追求”,现在大家觉得:“能稳稳当老师,比去大厂 996 最后被裁员强多了。”
985 的冷门专业,还不如双非的热门专业
今年最让人意外的,是 985 高校因为专业差 “遇冷”。
内蒙古提前批里,中山大学的历史类最高投档线只有 590 分,这个分数放在往年,连普通 211 都上不了。
为啥?因为它在提前批放的是旅游管理类专业 —— 这可是张雪峰反复强调 “闭着眼都要避开” 的坑,就业率低、薪资差,就算是 985 毕业,也照样没人要。
类似的还有山东大学的公共事业管理、吉林大学的社会工作,今年提前批分数都低得离谱。
考生用脚投票:“宁可选双非的计算机,也不读 985 的旅游管理。”
这就是张雪峰效应的核心:专业比学校牌子重要 100 倍。
以前家长觉得 “能上 985 就别管专业”,现在明白:“专业不好,985 的毕业证就是张废纸,找工作时连双非的会计都比不上。”
为啥大家突然变 “务实” 了?
说到底,不是考生变功利了,是就业压力逼得大家不得不清醒。
张雪峰的作用,不是制造焦虑,而是打破信息差 —— 他让普通家庭知道:“法学、旅游管理这些专业,哪怕是名校,也别碰;公费师范生、电网相关专业,哪怕学校差点,也能保一辈子安稳。”
现在的考生,除非是省状元能随便挑,否则都在算一笔账:学校只陪你四年,专业却要伴你一辈子。家里有矿的,能去清北学冷门专业 “镀金”;普通家庭的,更愿意选个好就业的专业,哪怕学校差一点。
就像今年陕西的一个考生,650 分放弃了浙大的社会学,去了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他说:“我爸妈是农民,供我读书不容易,我不想四年后让他们担心我找工作。”
最后说句实在话
今年的录取趋势,其实是件好事 —— 考生不再被 “名校光环” 绑架,开始真正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对高校来说,这也是个提醒:别再靠 “985 牌子” 糊弄学生了,多开点好就业的专业,拿出点诚意;对家长和考生来说,选专业时多想想 “四年后能不能找到工作”,比啥都重要。
毕竟,在这个就业难的年代,“稳” 才是普通家庭最需要的安全感。张雪峰的话再糙,道理却很实在:“专业选对了,人生少走十年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