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妈打电话问我,说邻居家孩子考了580分想报土木,让我给点建议,我直接说别报别报,现在土木真的不行了。
我妈还不信,说当年你表哥学土木多风光啊,现在怎么就不行了?我也不知道怎么跟她解释,反正现在的情况跟十年前完全两码事。
2025年这次高考投档分数出来,我真的被震到了,那些以前大家挤破头的专业现在居然没人要,而一些我之前都没听说过的专业分数线嗖嗖往上涨。
说起我表哥,他当年考上华南理工土木的时候,我姑妈那个高兴劲,逢人就说我家出工程师了。确实那时候土木牛啊,房地产火得不行,我表哥大三就有公司来要人了,还没毕业工资就定了,比我这个已经上班的还高。
重庆大学那会统计过,他们土木相关专业的学生有差不多三成都去了房地产建筑公司,那时候真的是供不应求,土木学生走到哪都有人抢。
可是你看现在,我表哥在一个小破建筑公司干活,工资还没我高,天天在家族群里抱怨说早知道当年就该学别的。更离谱的是连同济大学的土木毕业生都找不到好工作,以前大家提起来都是"哇,同济土木诶",现在只能说"同济的也得找工作啊"。
计算机专业我也没想到会这样,百度高考大数据那个统计显示,今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竟然掉出前十热门专业了,这要是放在三年前,谁敢相信?
我一个做HR的朋友跟我说,现在计算机专业的简历多得不行,公司都不知道怎么筛了,关键是AI这东西发展太快,很多基础的编程工作都被替代了,需求没以前那么大了。
去年网上有个211计算机硕士吐槽说回老家找工作只能做客服,虽然听起来有点夸张,但也能说明问题,计算机确实没以前那么吃香了。
医学专业就更惨了,我小姨就是医生,她经常跟我们说现在学医真的太苦了,光是实习这关就卡死一大批人,想去好医院实习得花钱买名额,普通家庭哪承受得起啊。
而且医学专业学制长,本科要读5年,然后规培3年,想进三甲医院基本都得博士,这就意味着快30岁了才能有稳定收入,谁等得起?
今年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分数线和位次都明显下滑了,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医学院的分数线一向很坚挺,现在连浙大医学院都这样,可见整个专业的吸引力在下降。
话说回来,有跌就有涨,今年有几个专业火得一塌糊涂,投档分数线涨得让人咋舌。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算是今年最大的赢家了,网上到处在传"未来是电气人的时代"这句话,说实话刚听到的时候我还挺熟悉,当年土木专业的人也说过类似的话。
但是这次好像真的不太一样,国家提出双碳目标以后,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建设发展特别快,对电气专业人才需求确实很大。
我表弟去年电气专业毕业,进了国家电网,收入稳定福利也不错,据他说班里同学基本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强电方向的去电网公司,弱电方向的去设备制造企业。
职友集上的数据显示,电气工业行业有五分之一的岗位年薪在10到18万之间,在现在这个就业环境下算是相当不错的水平了。
新能源相关专业更是火爆,这个我最有体会了,因为我现在就在一家新能源公司上班,整个行业发展速度快得惊人。
比亚迪去年营收将近8000亿,宁德时代也有接近4000亿,这些龙头企业为了抢人才真的是下血本,我们公司现在招新能源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开出的条件比我当年入职时好太多了,说不羡慕是假的。
国家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也是史无前例的,政策支持力度特别大,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这个行业还会继续高速发展,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会持续增长。
还有个让我比较意外的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这个专业以前我都没怎么关注过,现在突然就火了。5G技术普及以后,短视频、直播、元宇宙这些新兴领域发展得特别快,对这类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
去年《黑神话·悟空》的成功让整个游戏行业都沸腾了,销售额接近百亿,创下了国产买断制游戏的历史记录,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我有个朋友在游戏公司工作,他说现在网易、米哈游这些公司校招规模扩大了好几倍,愿意给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开出20到40万的年薪,这个收入水平确实很诱人。
这类专业对人才的要求比较特殊,不仅要有技术基础,还要有创意和审美能力,是典型的复合型人才,虽然门槛高一些,但收入确实不错。
从这些变化能看出来,专业的冷热真的是跟着时代走的,从土木的辉煌到衰落,再到电气、新能源、数字媒体的异军突起,背后反映的其实是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趋势。
不过话说回来,选专业这事还是得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盲目追热门未必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