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我翻出了去年的高考志愿表,上面填的都是 “保底院校”,每个名字都透着不情愿。而现在手里的通知书,是我曾以为 “这辈子都够不着” 的大学。广州高考复读学校复读这年,我得到的不只是多出来的 170 分,更是对 “人生有选择” 的笃定 —— 原来只要敢再试一次,真的能改写结局。
广州高考复读学校复读让我明白 “清醒的自我认知” 有多重要。去年高考失利后,我总觉得是 “运气不好”,复读后才发现,是自己的学习习惯太差:上课爱走神,错题不整理,考前临时抱佛脚。第一次月考后,我列了张 “自我诊断表”:优点是 “肯吃苦、有韧劲”,缺点是 “专注力差、粗心”。针对缺点,我买了个计时器,规定 “40 分钟内不碰手机”;做题时强迫自己 “圈关键词”,比如数学题里的 “不正确的是”,语文作文里的 “文体要求”。慢慢的,会做的题不再因为粗心丢分,专注力也提高了很多。原来认识自己、修正自己,比盲目努力更有效。
广州高考复读学校复读教会我 “对抗诱惑的定力”。当昔日同学在群里聊 “大学军训趣事”,当复读班有人偷偷谈恋爱、上课玩手机,我也动摇过。有次忍不住下载了游戏,玩了半小时却心慌得厉害,赶紧删掉。后来我把手机换成了老年机,只用来打电话,把书桌前的明星海报换成了理想大学的照片。周末回家,家人在看综艺,我就戴耳机听英语听力,不是故意 “装努力”,是真的明白 “想要的东西,必须靠放弃另一些东西换来”。这种 “延迟满足” 的能力,比分数更让我受益。
复读让我看清 “人生不止一条路,但每条路都要认真走”。班里有个男生,复读到一半决定去学技术,他说:“我发现自己确实不适合应试教育,但我对汽修很感兴趣。” 我们都为他鼓掌,因为他知道自己要什么。还有个女生,复读后还是没考上本科,但她笑着说:“至少我知道自己尽力了,专科也能专升本。” 复读这年,我见过太多 “不同的结局”,才明白高考不是 “非赢即输” 的游戏,是帮你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路。重要的是,无论选哪条路,都别敷衍、别后悔。
现在坐在大学的图书馆里,偶尔会想起广州高考复读学校复读班的灯光、同桌的鼓励、妈妈的热汤。那些日子很苦,但每次回忆起来,心里都是暖的。因为那是我第一次主动选择 “不妥协”,第一次靠自己的力量,把 “不可能” 变成 “可能”。
如果你也在犹豫要不要复读,不妨问问自己:“如果再来一次,我会不会更勇敢?” 答案如果是 “是”,那就别怕 —— 人生最酷的不是一帆风顺,是跌进谷底后,还敢踩着碎片往上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