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窗苦读十二载,本以为能高分迎接美好大学生活。
结果招生考试院没细标,考生填报没细看。
一张志愿填错愁,数十位考生被误录取至厦大马来西亚分校。
考试院声称要么退档要么复读,学生全懵了……
贵州多名高分考生本以为考上了厦门大学,收到通知却懵了——学校竟在马来西亚!
面对质疑,贵州招生考试院态度强硬:要么退档,要么只能复读。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谁该为这场乌龙买单?
事情要从志愿填报说起。
贵州一考生考了631分,全省排名2206名,看到厦大有自己心动的专业。
7月22日收到“已投档厦门大学”的短信,他还美滋滋等着去厦门上学。
直到被录取后开始查专业准备的资料时,才惊觉自己要去的是海外分校,一瞬间从头凉到脚。
回头细查填报,才发现贵州省招生考试系统的专业详情里,压根没标“马来西亚分校”字样。
只有在报名志愿书里写着此专业在厦大马来西亚分校进行,而自己当时看着报名网上写着厦大,没多想就直接报了。
木已成舟,需要考虑报道问题,但现实压力更让考生崩溃。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学费一年4万9!
这还不算完,出国读书,机票、住宿、生活费样样不便宜。
按保守估计,往返机票每年至少1万,住宿费2万,日常开销3万,再加上学费,一年没个11万打不住。
四年读下来,少说要花45万,这对普通家庭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谁家愿意砸锅卖铁,让孩子漂洋过海读个“意外录取”的学校?
那为啥会闹出这种离奇的乌龙?
考生们异口同声:全程没人提醒这是马来西亚分校!
填报志愿时,招生系统没标办学地点,并且投档短信也只写“厦门大学”。
直到录取通知下来,才从明细中看到学校地址竟然在马来西亚!
考生们翻遍志愿填报手册,发现专业代码确实和本部不同,书上也确实办学的地点,并且这本志愿书是自愿购买的,谁会没事对着代码一个个查校区?
不少考生们觉得自己像被“暗箱操作”了一把。
很快,越来越多同病相怜的考生凑到一起,发现了更多细节问题……
拉了个群的大家一交流才发现,全国其他省份的招生系统里,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都清清楚楚标着“办学地点:马来西亚”。
唯独贵州省的系统没标,这可不是小问题,直接把十几名考生坑进了“海外陷阱”。
面对质疑,厦门大学招生办回应是每年系统都在更新,今年可能更新漏标了。
言下之意,这是系统的锅,跟学校没关系,而且志愿书上都写了专业代码,是考生没有仔细看。
而面对舆论,贵州考试院也做出强势回应:要么联系退档,要么复读!
这意味着,这些考生要么花45万去马来西亚读四年,要么放弃今年的成绩,重新苦熬一年高三。
这道选择题,让十几个家庭瞬间“天塌了”。
有家长抹着眼泪说:“孩子考这么高分不容易,复读压力多大?可去马来西亚读书,家里实在负担不起。”
更让他们憋屈的是,明明是系统不够严谨,后果却要考生承担。
其中一考生看着自己609的分高分,本以为可以上不错的国内大学,如今却要面临这样的结局,心里像被堵了块石头。
目前,已有16名考生咬着牙决定复读。
但这场风波的影响远没结束,“蝴蝶效应”带来的远不止这十几位被误录取的考生。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几十个招生名额,因为这些考生的放弃直接空缺十几位。
而那些分数稍低、真心想去马来西亚分校的考生,因为名额被误占,最终落榜,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
许多家庭的考学计划被搅得一团乱,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网友们对此议论纷纷。
有不少网友觉得考生活该:“报志愿不仔细看,就是侥幸心理,想捡漏。”
也有人替考生叫屈:“系统漏洞这么明显,让孩子背锅太冤了,谁家钱是大风刮来的?”
吵来吵去,没人能给出完美答案,因为这场风波里没有赢家。
考生浪费了分数和时间,学校损失了生源。
最可惜的是这十几个孩子,十二年努力差点毁在一个志愿细节上。
决定复读需要很大的勇气,但人生的路还长,一次失误不代表失败。
报志愿不是小事,年年都有意外,实在唏嘘。
一定要瞪大眼睛,看清楚学校名称、办学地点、学费标准,还可以查查官网和招生简章。
毕竟自己的未来,容不得半点马虎呀。
信息来源:
1、官方账号央广网《7点出发|考生称被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误录取!16人决定复读》2025年7月27日
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