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婷妈
傍晚的篮球场上,几个男孩正挥汗如雨地练习投篮。场边的家长有的喊“使劲投”,有的吼“怎么又偏了”,唯独一位父亲拍着手大笑:“这一球弧度漂亮!”
被夸奖的孩子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原来比起笼统的批评或空洞的赞美,精准到位的认可更能点燃男孩心中的火焰。
1、表扬具体行动而非天赋,让努力被看见
三年级的小宇曾是个“数学困难户”,应用题总把数字抄错。
妈妈没有说他“笨”,而是指着作业本说:“今天三道题都列对了算式,虽然计算错了两个,但解题思路特别清晰!”此后每天作业本上都会多出几句批注:“验算步骤写得真工整”“单位换算记得很仔细”。
半年后小宇成了班里进步最快的学生。
儿童心理学家发现,当男孩意识到努力会被具象化认可时,他们更愿意重复这个过程。
就像园丁不会只夸花朵好看,而是指出哪片新叶长得茁壮,具体的肯定能让努力可视化。
2、表扬解决问题的“见招拆招”,唤醒创新思维
初中生浩浩参加机器人比赛时遭遇危机:主控板突发故障,备用零件完全不匹配。
指导老师没有让他放弃,反而击掌赞叹:“临时改造接口的思路太妙了!”最终浩浩用胶带固定改装线路,捧着二等奖证书说:“原来搞砸的事也能变酷。”
生活中这样的时刻比比皆是:弟弟搭积木倒塌时,哥哥不是责备而是鼓掌:“倒塌的形状像城堡废墟,咱们重建个探险城堡吧!”这种对应变能力的欣赏,会让男孩明白办法总比困难多。
就像冲浪者不会惧怕巨浪,反而会借着浪头腾跃得更高。
3、表扬责任担当,培育内在责任感
五年级的明明主动请缨照顾自然角的绿萝,起初三天两头忘记浇水。
班主任却在晨会上说:“明明同学每天都最早到校观察植物,这份认真值得学习。”受到鼓舞的明明制作了浇水提醒卡,还在周末独自返校照料。
当他看着原本枯黄的叶片重新舒展时,眼里闪着光:“这是我的责任。”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男孩感受到自己的付出被重视,责任感会转化为持续的行动力。
就像船锚只有深入海底,才能让整艘船稳稳前行。
写在最后
站在操场边观察就会发现,那些眼睛发亮的男孩,身后总有懂得欣赏的父母师长。
他们不盲目夸赞天赋异禀,而是聚焦于解题时咬着铅笔的思考模样;不苛责失败的结果,却为灵机一动的补救方案喝彩;不只关注最终成绩,更珍视守护绿植时的小心翼翼。
这些细微处的肯定,就像给成长中的小树苗注入恰到好处的光合作用——既提供能量,又保留向上生长的空间。
教育从来不是雕刻完美的塑像,而是唤醒沉睡的种子。
当我们学会用放大镜观察男孩们的努力轨迹,用掌声回应他们的奇思妙想,用信任托起他们的责任担当,那些曾经顽劣的“皮猴子”,终将长成有担当、善思考、肯奋斗的男子汉。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婷妈alan,国家认证育婴师、家庭教育讲师,致力于小故事中分享育儿经验,欢迎关注我,一起陪伴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