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这句古语出自旧唐书·杨师道传中歌颂魏徵的诗句。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说,品德高尚、智慧卓越的人(大贤)秉持着公正无私的准则(秉高鉴),他的光芒照耀四方,但并不照亮自己,而是为了他人(公烛无私光)。这里用烛光比喻贤者的光辉,强调了贤者所具有的高尚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这句话常用来赞美那些具有高尚品德、公平正直,并且愿意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而不求回报的人。在现代社会,它也提醒人们要追求内心的光明与善良,以积极正面的态度影响周围的人。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歌颂的精神是____。
A、心底无私、天下为公
B、砥砺奋进、铿锵前行
C、团结协作、共同发展
D、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A
这是唐代孟郊的诗《上达奚舍人》中的两句,意思是真正的贤人要随时准备拿出镜子来照自己,明镜高悬,不让自己有丝毫的瑕疵,连公家的蜡烛这样的小东西、小利益,也绝对不会拿来私用,不能有偏私。秉,是拿着、握着。鉴,镜子、铜镜。据南宋诗人周紫芝《竹坡诗话》记载:北宋时,有位李姓博州太守为官极其廉洁,公私分明。一天晚上,突然收到京城一位上司的来信,他连忙吩咐公差点亮蜡烛阅读。谁知读了一半,他又让公差赶紧吹灭官家的蜡烛,把自家的蜡烛点上。原来,那封信的后半部谈的是其京城家属的近况,留下了“公烛之下,不展家书”的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