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美国再次用铁腕手段,把国际学生推上风口浪尖。特朗普政府以“违法、逾期逗留、甚至涉恐”为由,宣布撤销超过6000份学生签证。这是一次赤裸裸的信号:在美国眼里,国际学生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成了潜在风险的标签。对留学生而言,这不仅是签证问题,更是政治气候下的生存危机。
事实摆在眼前。根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国务院官员透露,此次撤销的6000余份学生签证中,约4000份涉及违法行为,其中绝大多数与袭击行为相关,其他还包括酒驾、盗窃等。另有200至300份签证因涉嫌恐怖主义支持而被撤销,理由包括“从事恐怖活动”或“与恐怖组织存在联系”。然而,具体涉及哪些组织,美国官员没有透露。 同时,美国在5月底曾要求驻外使领馆暂停新的学生签证面谈,6月虽恢复,但加强了对申请者社交媒体的审查。国务卿鲁比奥甚至公开强调,已经撤销数百乃至上千人的签证,理由是“参与违背美国外交政策优先事项的活动”。换句话说,签证问题,已经被彻底政治化。
美国是否在打击犯罪还是在进行选择性执法?6000多份签证被撤销,4000份与“违法”挂钩,但所谓“袭击行为”范围究竟多大,公众无从得知。而“涉恐”的200至300人,美国更是讳莫如深,没有公布具体证据。这种模糊化操作,本质上让签证撤销成为一种不透明的行政工具。教育交流与国家安全的矛盾正面爆发。美国本是国际教育最大受益者,每年靠国际学生贡献数百亿美元学费与消费,如今却用国家安全的理由大规模驱逐。教育桥梁瞬间变成政治武器。特朗普政府背后还有明显的政治考量。用“强硬对外”的姿态收割国内选票,把国际学生当作替罪羊,这在美国政坛已经成了一种惯常手法。
影响不止于国际学生个人命运,这一波签证撤销,首先打击的是美国教育产业。 数据显示,美国每年有超过100万国际学生,他们贡献的学费和生活费总额超过400亿美元,是高校财政的重要来源。如今,成千上万名学生被驱逐,不仅影响校方收入,还将削弱美国大学在全球的吸引力。其次,国际形象受损。美国长期自诩“自由灯塔”,却在教育和签证政策上大搞歧视性操作,这将进一步恶化外界对美国的观感。更关键的是,全球人才流动将出现重新洗牌。被美国拒之门外的学生,可能会转向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甚至回流亚洲。这对美国的长远科技与创新实力,绝对是战略性伤害。
第一,美国政府是否会在政治压力下继续扩大打击?如果特朗普阵营把签证撤销当作竞选牌,这种做法只会愈演愈烈。第二,是否会出现国际反制?大量学生的突然离境,可能引发原属国家的强烈外交抗议,教育交流合作或将受阻。第三,学生群体的反应。如果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对美国失去信任,主动选择其他国家,美国教育的“软实力”根基将出现松动。
这不是单纯的签证执法,而是一次政治化的安全秀场。 特朗普政府通过大规模撤销学生签证,向选民展示“强硬”,同时也暴露了美国政治的短视与自毁倾向。国际学生并不是美国的敌人,而是其教育、科技和社会多元化的重要支柱。如今,他们却被当作棋子牺牲。美国可能赢得短期政治红利,却在长期竞争中埋下隐患。当6000多名学生被驱逐出境时,真正离开美国的,不只是人,而是知识、财富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