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开学季!
每到这个时候,我都能想到女儿刚上小学时,那批慌张、焦虑的家长。
那年是国家第一年实行“双减”政策,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没有书面作业、没有期末考试。
这就意味着小学两年里,我们不知道孩子学习成绩怎么样?也不知道他们知识掌握得怎么样?
为了心里有底,别让孩子一上三年级就掉队,很多家长都给孩子私下里布置作业,甚至报辅导班。
当时,我差一点也跟风,跟着众多家长一起,给女儿报辅导班。
直到女儿第一次放寒假,回老家遇到当了十多年小学班主任的嫂子,跟她深入沟通后,我才知道小学一二年级所学知识虽然简单,但养成的学习习惯与思维模式却是未来十多年学习的重要基石。
给孩子布置作业、花钱报辅导班等“瞎卷”方式,只会让孩子养成“依赖型”学习模式,丧失自主探索与思考的能力。
想让孩子未来学习不掉队,做好以下四点才是关键:
很久前看过一个寓言故事,说的是某人得到一张藏宝图,图上说,大海边悬崖上众多鹅卵石中有一个就是宝库的钥匙,与其它鹅卵石不同,这个鹅卵石是温热的。
于是这人就开始驻扎在悬崖边,夜以继日的筛选这些鹅卵石,为了不重复筛选,他弯下腰拾起来一个鹅卵石试试不温热,就顺手扔到悬崖下的大海里。
多年后,他终于拿到温热鹅卵石,却下意识地将其扔到了悬崖下的大海里。
学习如同捡鹅卵石,若捡起石头顺手就扔的坏习惯一旦形成,即便孩子智商高、学习能力强,也会因为缺乏积累沉淀,在后续学习中不断错失进步的良机,难以取得好成绩。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作为父母,若想孩子未来能从容且高效的学习,就该从一年级入学开始,狠抓习惯培养,尤其是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等良好习惯,让学习成为有条不紊、自主自觉的过程。
面对学习不够努力、不爱学习的孩子,普通家长总是擅长于给孩子讲类似李白“铁杵磨成针”、苏秦“锥刺股”、孙敬“头悬梁”的故事。
试图通过这些故事让孩子明白唯有足够坚持、足够努力,才能在学习上取得进步。
这样做虽然没有错,但却不符合现代学习科学中“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差异”的核心原则。
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博士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学习风格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和动觉型三种,不同孩子有不同的学习风格,我们需要根据其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所以,作为父母,若想孩子能高效的学习,就要从孩子刚入小学开始,认真观察自家孩子属于哪种学习风格,然后根据不同的风格,进行不同的引导。
比如视觉型孩子,可借助思维导图、彩色笔记、图表梳理等可视化工具辅助学习;
听觉型孩子,多通过朗读背诵、音频讲解、对话讨论等方式加深理解;
动觉型孩子,则可以融入动手实验、情景扮演、游戏互动等元素激发兴趣;
嫂子说,她教了十多年学,其中很多都考入了985/211,甚至还有几个考入了清北。
她总结过这些孩子的特点,结果发现,这些孩子除了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还有就是打小父母就给制定了长远的学习规划。
《礼记·中庸》中提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意思是凡事只要预先准备、周密计划,就能成功;若毫无准备、临时应付,就很容易失败。
兵家有个俗语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意思是厉害的将军出兵打仗,军队还没开拔,就先就先安排好了粮草物资的储备与运输路线。
其实,学习的逻辑也是这样。
真正聪明的家长,从不是等孩子“掉了队”才临时补充“粮食”,而是从一开始就帮孩子做好学习规划。
比如,哪学期夯实阅读,哪假期突破运算,哪一年锁定竞赛或特长……
你家正在上学的孩子学习成绩如何?
家有好成绩的孩子,作为家长,你是否有获取好成绩的经验分享?
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言论,供其他家长参考学习!
文章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即可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