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再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的人说,先行者走在前列,能够捷足先登;也有人说,后来者后发制人,也能实现弯道超车。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题目简析】
材料两句话,中心很明确:走在前列,捷足登先;后发制人,弯道超车。表面上看,材料给了关于“先”“后”的二元辩证,展开对这二者的辩证认识,审题是准确的;但仔细读材料还可发现,这两句话只是“有的人”和“也有人”的结论,它不是“定论”,命题人希望考生有“自己的”结论,譬如“先行者”未必能捷足登先,后来者也未必能“弯道超车”。“先”与“后”,并非简单的道路选择,而是对历史进程与个体命运的深刻叩问,唯有超越非此即彼的思维桎梏,洞察“先”与“后”在时空长河中互化互生的辩证关系,方能参透其中真谛。
先行者之“先”,是“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这往往意味着,要突破常规,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去开拓前路。后来者之“后”,在于汲取前人智慧、规避历史弯路,借“后发之势”蓄力前行。“先”与“后”在历史长卷中绝非静止对立,而是在动态中相互转化,彼此成就的。
“优秀文”不等于“完美文”,在评价“优秀文”时是要从“考生”“限时完成”“相对”这个角度去看,发现其“亮点”;而非站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去严苛。下面两篇文章,你会给多少分呢?
【例文展示】
01 持中庸视先后 应变局善调整
某考生
世人皆说:“先行者,捷足先登;后发者,弯道超车。”其实,这不尽然。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人总是在矛盾之间寻找中庸。”如他所言,“先行者”与“后来者”并非恒定矛盾,而取决于人的兼容变化。
先行成先驱,更遇坎坷,却磨炼人之心智臻于至善。当人们踽踽独行时,举着盏灯,探寻前路,若能不步上歧途,则更容易从一次次跌倒中浴火重生。如雕刻大师于丹,生活贫困阻断他绘画求学之路,但泥雕之艺术为他开起另一扇门。但若坠入渊谷,摸索不见前路,人又会如何?多是如“跳蚤效应”中在屡次跳不出瓶子后,习得性无助而自甘困厄,不再寸进。故是而观,先行不一定直抵胜利,人生亦非竞速游戏。
后发撷前人经验,更顺通达,却弱化个人抗压之能。当人们紧跟先驱步伐,一步一走,省时省力,若独立面对问题之时,何以破局?好比现代科技有如今日星(新)月异之势,无一不超越前人所为,独自攻坚克难所得,若一味将先人之言奉为圭皋,视为箴言,何来“苟日新,又日新”?且只知后来者听前人之言,自己的思维便困于模式化。宗萨得彼切曾警视我们:“世上最难沟通的人不是无知的人,而是被灌输了标准答案的人。”因而,后来者更易养成思维惰性之恶习。
持中庸道审先后,究其本,是寻找人在前进中的“什纳衡均点”,寻求平衡。以势度人生道。
不论“前头”的先行者,还是“缀后”的后来者,均受个体差异所择与所适。若你是“龟兔赛跑”中的兔有天然优势,那可成为“先行者”,并时时戒惕路途中的诱惑,以优势为凭据;若你是龟,以稳健为特征,那可成为“后来者”,借稳健特质思考节时节力的策略。在人生之路上,摸清个体自我,方可明智择路。
除天生与后发特质,择一路便不可轻言易辙。“荷花定律”便说明,不论怎样的成功,都先有数以日计的积累与奋斗,人人皆要警惕伪失败。兴许你放弃的那一天,正是你实现成功的最后一天呢?故而应铭记“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先行与后发非生而矛盾,人的灵活变通,以适应变局,适时调整方为人们决战成功的临界点。“万物皆流,无物常驻”,可我说,若人能把握其流变的“限度”,变换好自己处世之态,未来又何惧一时之困?中庸,“此在本身便是敬明”。调整先行与后发,亦是人生敬明之道!
请你评分:
1.55—60?( )
2.50—54?( )
3.46—49?( )
02 先行以明志,厚积而薄发
某考生
“我身体里的火车从来都不会错轨,于是允许大风、滑坡。”余秀华曾这样写道。“火车”的车厢有先后之分,可无论是前车厢还是后车厢,其都能运送乘客到达目的地。人生亦如此,先行者应以明志为本,后发者以积淀为根。两者皆能行稳致远。
先行以明志,应以“先”为优,不忘初心,劳牢记使命。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唯有奋力奔跑,方能生逢其时。先行者,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聚焦于自我发展与成长,将有更大的优势实现“有所作用为”。君可见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从小酷爱飞机航模,当被问及如何做出此巨大成就时,他谈及自己已有30多年的“建模经验”;君可见中国优秀党员范振喜,从20岁起毅然回到周台子村,帮助村民从收回铁矿到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四十年来筚路蓝缕,他在与白血病的抗争中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君可见保定学院15名毕业生,响应西部大开发战略,前往西部支教,在沙漠上用心浇灌出教育之花。他们用“先行之势”培育初心坚守使命,写明志向,为时代发展贡献力量。
厚积而薄发,应以“后”为忧,卧薪尝胆,笨鸟先飞。
达芬奇曾说:“河流向前奔涌是因为其内在动力。”后发者应以积淀为本色,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价值的突破。前有丘吉尔因口吃问题,日日口含石子进行不断训练,终而成为著名演说家;后有江梦南于无声的世界中突围,涅槃于浴火之中,终而圆梦清华;更有短跑名将苏炳添,在为突破自己的极限,于关键时期改换起跑脚的顺序并为此日复一日训练,终而成为亚洲第一的短跑名将。他们坚信内心的河流总有翻涌之日,沿途的鲜花总有盛开之时,于是他们潜心贯注,拥有非同寻常的定力、耐力、毅力,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积蓄力量,为未来的弯道超车作足准备,蓄势待发。
“先行”不应妄自非薄,“后发”不应灰心丧气,则万难可克,困局可破。
前有龟兔赛跑之鉴,告诉我们虚心使人进步。前行者需以脚下土地为根,汲取乡土之本,扶“后发者”前行;后有新发展理念中的共享发展告诉我们无论是“前行”还是“后发”都能在新时代发展的伟大宏图中,勾勒出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先行者以志为导向,一步一脚印;后发者以勇为动力,奋发图强,拥有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态度。先行与后发者都能在“穿花”的途中找到一条独属自我的康庄大道。
请你评分:
1.55—60?( )
2.50—54?( )
3.46—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