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菁妈
云南有一个叫桂花的妈妈在开学的时候带着自己的儿子去学校报到,拍了一个孩子报到的视频,他们家的孩子只有5岁多,在4岁的时候就开始住宿了,在学校住宿是一个星期才回家一次,孩子拿着被子到学校的宿舍里面去整理。
可能在云南的那些山区晚上是比较凉,所以妈妈给他拿了被子,他在叠被子的时候,因为被子比较大,他的个头比较小,胳膊不是很有力气,所以是使出浑身力气才能把被子叠好。
妈妈看到孩子的这个视频觉得非常的心酸,就把这个视频发到了网上,说自己好心疼啊,明明才5岁多住校已经第3个学期了,一个星期才回家一次。
网友们看到这个孩子懂事的视频也是觉得非常的心酸。
很多网友都建议妈妈们千万不要让孩子这么早住校,虽然说锻炼孩子的独立性,但是孩子以后跟妈妈不亲。
甚至有一个网友说:孩子以后你的爸妈老了记得送他们去养老院啊,记得送两个不同的养老院。
这句话就非常的扎心了,把这个桂花妈妈也扎得非常疼。她只好在评论下面回复说:我们这边全部都是这样,有的两岁就住校了,只要进学校就住校,每天接送城市非常不方便的,孩子每天早早的要起来也很辛苦的。
可能他们家里面离学校实在是太远了,那些山路也不好走,所以孩子在小学的时候,父母就让孩子住校了。
其中一个网友说起自己的经历,确实让人非常的心酸和难过。
一个江西的网友说如果能力允许,还是不要让他这么小住校,自己的女儿三年级开始住校,从小被霸凌导致重度抑郁症,重度焦虑,现在就怕孩子说不开心,亏欠心疼后悔也无法弥补他曾经心灵的伤害。
央视著名的主持人白岩松曾经就孩子的寄宿问题提到,他们两夫妻年轻的时候也非常的忙,但是再忙再苦再累也坚决不会让孩子住到学校里面去。
第1个:会破坏孩子的安全依恋关系
小一点的孩子,比如说三四岁的孩子对于分离的理解是非常具象的,比如说到了晚上没有看到爸爸妈妈了,他就感受到爸爸妈妈不要自己了,他就有一种深深的被抛弃感,这种被抛弃的焦虑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爱,连父母都不要自己以后还会有谁要自己呢?
而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和小学阶段是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以及情感回应的,让孩子建构起内心安全感的核心基础,这种安全感会转化为孩子探索世界的勇气,应对挫折的心理韧性。
第2个:容易压抑自己的情绪
父母才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孩子住在学校里面虽然说有老师,但可能被老师批评或者说是被同学语言上的欺负,又或者是考试失利,这时候有负面情绪之后,孩子的电量是非常低的。
只有家庭这个温暖的场景才能给孩子充电,但孩子在学校里面一直没有得到充电,整个情绪非常低落,容易导致孩子出现抑郁或者焦虑的情绪。
第3个:容易导致孩子自卑
孩子在小的时候需要得到父母的正向反馈,如果长期得不到父母的正向反馈,就会导致孩子觉得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或者说自己是做不好一件事情的。
一个粉丝就跟我说,他们家的孩子小的时候跳舞跳得特别好,每次妈妈都表扬她。但是在上小学的时候,因为去了一家比较远的小学,再加上这个小学都建议要在学校住宿,所以就把孩子送到学校去住宿了。
后来孩子连跳舞都不跳了,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直接不愿意上学了。因为孩子在学校里面经常被老师批评她动作太慢了,导致孩子越来越自卑。
所以作为父母,不要想着送孩子去多好的学校,陪伴才是最重要。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