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南方周末报道湖南永州宁远县发文提出:因小学教师整体超编且数量较大,自2025年下学期起,学校保安、保洁、食堂工友、宿管等后勤工作将全部由超编教师承担。
宁远县的文件明确指出,由于县小学教师“整体超编且数量较大”,决定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2025年新学期开始,各小学不再聘用专职后勤人员,相应工作由超编教师分担。
这意味着,执教多年的教师可能即将放下粉笔拿起扫把,离开讲台走向食堂。
“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育教学,现在要我们去做完全没有经验的后勤工作,这是对专业性的否定。”宁远县某小学班主任王老师表示。
教师们普遍担忧的不仅是身份转换,更是教学质量可能受到影响。
“备课时间被压缩,批改作业时间减少,研究教学方法的精力被分散,最终受影响的是学生。”李老师说出了许多教师的心里话。
更有教师直言:“如果后勤工作如此重要,为什么不招聘专业人员?如果认为教学工作足够轻松可以兼职,那是不是对教师职业的误解?”
消息传出后,家长群体同样忧心忡忡。
“我们送孩子到学校是接受教育的,不是去看老师扫地打饭的。”一位家长在社交媒体上评论道,“老师精力有限,分担后勤工作后,还有多少时间能用在教学上?”
还有家长质疑:“教师专业是教书,不是做饭扫地。让不懂食品安全的人管食堂,不懂安保的人当保安,真的安全吗?”
宁远县面临的教师超编问题并非个案。我国许多地区都存在教师编制结构性矛盾:有的学科教师紧缺,有的却过剩;有的学校教师不足,有的却超编。
教育专家指出,解决超编问题有多种途径:建立区域教师流动机制,加强教师转岗培训,探索“县管校聘”模式,实行自然减员等。
“让教师转做后勤是最简单但不一定最科学的方法。”某教育学院教授评论道,“这暴露了编制管理的深层次问题,也反映了教育资源调配的困境。”
面对超编难题,是否有更优解?教育界人士提出了多种替代方案:
其一,建立教师流动机制,让超编教师向缺编地区流动;
其二,加强培训帮助教师向紧缺学科转型;
其三,将后勤工作社会化,聘请专业公司承担;
其四,实行弹性退休政策,逐步消化超编人员;
其五,扩大办学规模,增加学生数量自然消化教师。
“任何改革都应当尊重教育规律,珍惜教师资源。”一位资深教育工作者表示,“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才是对学生最大的负责。”
宁远县某小学的教师们已经接到口头通知,要求他们“做好思想准备”。而家长群里,关于下学期孩子教育质量的担忧正在蔓延。
“我热爱教书,但不想一边扫地一边教书。”一位年轻教师的感慨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这场改革将走向何方,不仅关乎宁远县教师的命运,更关乎我们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与尊重。
教育是育人的事业,不是填坑的游戏。当园丁被迫拿起扫把,最终被扫走的,可能是教育的质量与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