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家长与师生阅读3269:教育就是,不断地给孩子增加能量
开心田螺
2025-09-18 08:01:01
0

推荐家长与师生阅读3269:教育就是,不断地给孩子增加能量

知行一云 语文报社 2025年09月11日 17:05 山西

手机电量耗尽便会关机,孩子的成长若缺乏 “能量供给”,也会在学习与生活中失去动力。

这种能量并非物质上的满足,而是深层次的情绪价值与精神滋养。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言:“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 家庭教育的核心,便是通过持续的能量输入,让孩子在肯定中建立自信,在滋养中积蓄力量,最终成长为内心充盈、主动探索的人

01

用精准的语言传递肯定,让赞美成为能量的 “充电器”

语言是能量传递最直接的载体,却也最容易被忽视其力量。

许多父母习惯用 “你真聪明”“做得不错” 等笼统的赞美,殊不知这种模糊的评价难以让孩子明确自身价值。

真正有效的语言能量,应像精准充电般直达内心 —— 具体、真诚,且指向努力过程而非结果。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当孩子解出一道复杂的数学题时,与其说 “你真厉害”,不如说 “妈妈看到你花了半小时画图分析,这种坚持思考的样子特别棒”;

当孩子第一次尝试做家务时,与其说 “做得好”,不如说 “你擦桌子时连桌角都没放过,这种认真的态度比结果更重要”。

这种具体的肯定,会让孩子意识到 “努力”“认真”“坚持” 等品质的价值,从而在未来的挑战中主动复制这些行为。

反之,否定性语言则像 “耗电装置”。

有位母亲常对孩子说 “你怎么这么笨”,久而久之,孩子遇到难题便会自动放弃,内心早已认定 “我不行”。

可见,语言的能量既能点亮孩子的自信,也能熄灭他们的斗志。

父母需时刻提醒自己: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孩子内心的 “蓄电池”,选择正向表达,便是为孩子的成长续航。

02

用温暖的氛围构建港湾,让包容成为能量的 “稳压源”

家庭氛围如同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却时刻影响着孩子的状态。

一个充满争吵、指责的家庭,会让孩子长期处于 “低电量模式”,焦虑、敏感消耗着他们的精力;而一个包容、支持的家庭,则能像 “稳压源” 般,为孩子提供持续稳定的能量。

民国教育家陈鹤琴曾提出 “家庭教育要生活化”,强调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潜移默化。

他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记录过一个案例:有个孩子不小心打碎了父亲心爱的花瓶,吓得瑟瑟发抖,父亲却笑着说 “没关系,花瓶碎了可以再买,但你吓着了可不行。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收拾,下次拿东西时小心些就好”。

这种包容没有否定孩子的过失,而是引导他承担责任,孩子在安全感中不仅学会了谨慎,更积累了面对错误的勇气。

构建温暖的氛围,关键在于 “情绪稳定” 与 “共同参与”。

父母避免在孩子面前发泄负面情绪,并非压抑自己,而是学会用成熟的方式处理矛盾 —— 比如对孩子说 “爸爸妈妈现在有点意见不合,我们需要冷静一下再讨论,这不是你的错”。

同时,多创造全家共同参与的活动:一起准备晚餐、周末全家大扫除、睡前轮流讲故事…… 这些看似琐碎的时刻,会让孩子感受到 “我是家庭的一份子”,这种归属感所产生的能量,能支撑他们抵御外界的风雨。

03

用行动的力量引领成长,让示范成为能量的 “传导器”

“言传不如身教”,父母的行为是最直接的能量传导器。

想让孩子爱上阅读,自己却整日刷手机,孩子接收到的能量便是 “阅读不重要”;想让孩子坚持运动,自己却总以忙碌为借口宅家,孩子自然也会找理由逃避。

教育的真谛,在于用自身的行动为孩子 “充电”,让他们在模仿中内化为自己的习惯。

晚清名臣曾国藩在教育子女时,坚持 “每日读书一小时”,即使军务繁忙也从不间断。

他在家书中写道 “余在军中,不废读书,汝等在家,岂可一日不读书?”

这种身体力行的示范,让曾家后代人才辈出,形成了 “耕读传家” 的家风。

现实生活中,有位父亲为了让沉迷游戏的儿子爱上学习,每天下班后便坐在书桌前练字、读史书,儿子起初嘲笑他 “装样子”,但三个月后,竟主动拿起课本坐在父亲身边 —— 父亲专注的状态,像无声的召唤,让孩子感受到了学习的价值。

04

带领孩子增长阅历,也是行动引领的重要方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带着孩子去博物馆看文物,讲述历史背后的故事;

在旅行中让孩子规划路线,培养他的独立思考;

甚至在买菜时让孩子计算价格,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这些实践所积累的能量,比书本知识更鲜活,能让孩子明白 “学习不是任务,而是认识世界的工具”。

05

教育的过程,本质上是父母与孩子共同 “储能” 的过程。

用精准的语言传递肯定,让孩子在被看见中积蓄自信;

用温暖的氛围构建港湾,让孩子在安全感中储备勇气;

用行动的力量引领成长,让孩子在模仿中积累能力。

当父母持续为孩子输入这些能量,他们便会像充满电的手机般,主动探索、积极成长,最终成为自己人生的 “续航者”。

正如陶行知所说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习惯,而习惯的养成,源于日复一日的能量积累”,愿每个家庭都能成为孩子的 “能量站”,让成长的电量永远满格。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用好“特岗计划” 建好乡村教育 据新华社消息,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全国特岗教师代表,李强总理对做好特岗教师工作做出批示。 据...
上海哪家英国留学中介好 在上海选择英国留学中介时,学生和家长通常关注机构的专业水平、服务流程、本地资源以及过往案例。由于不同...
实践“小切口”撬动育人“大纵深... 琼 王海宇 近年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紧扣时代要求,立足自身人才培养定位与育人特色,聚焦学生社会实践...
13年纽约教书,我见过教育有多... 封面图片由AI生成 2005年,我在国内备战高考,而刘健则随家人前往美国重新开始高中生活。凭借一份定...
事关托育、中小学春秋假等,8个... 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 《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 , 提出更大力度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咱...
数智时代教育家精神引领下的高校... ◎摘 要面对智能技术赋能与教育本质坚守的双重命题,需要以教育家精神为价值引领,构建数智赋能奠基、教育...
强化队伍建设,聚力就业服务 |... 为做好202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强化校院协同,学生就业服务中心于近日启动了首轮专题培训,旨在建强辅导...
【茁阅鼓图】独立是成长最美的勋... 每个孩子心里都藏着一颗小小的种子,那是梦想的萌芽。它或许是想成为科学家、画家、运动员,又或许只是希望...
西充中学:共话法治 守护青春 法治之光,照亮成长之路;检校携手,共护青春花开。在这秋意渐浓的美好时节,西充县人民检察院与西充中学开...
3年减少13所!专科学校正在加... 在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高等专科学校(本文指校名包含 "专科" 的学校)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