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伦理 | 研究生课程思政标杆课程展示系列Ⅲ-10
开心田螺
2025-09-27 19:12:03
0

一、课程基本情况简介

《工程伦理》是化学系面向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深度契合学校新工科建设的战略布局与发展理念。本课程旨在系统提升研究生的工程伦理素养,包括增强其在复杂工程情境下的道德敏感性、深化对工程师职业行为规范与伦理责任的理解、提升伦理困境的分析与决策能力,以及强化在工程实践中践行伦理准则的意志力。课程鲜明体现了复旦大学在人才培养中对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与科学精神并重的核心要求。其显著的专业特色在于将前沿的科学技术知识与深厚的人文社科伦理思辨相结合,为深度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了独特的切入点和丰富的素材。2025年5月,本课程入选复旦大学第三批研究生课程思政标杆课程

课程主讲教师孙默,复旦大学化学系青年研究员,承担化学系《有机化学实验I》《工程伦理》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主持1项复旦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和1项复旦大学本科教学改革项目,作为通讯作者在《大学化学》上发表2篇教学论文,负责的《有机化学实验I》获2024年度复旦大学课程思政标杆课程。

主讲教师朱义峰,复旦大学化学系氢能研究员,承担化学系本科生基础课程《碳基能源化学》、研究生基础课程《工程伦理》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1教学团队合影

二、课程思政教学开展情况

作为化学系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必修课程,《工程伦理》课程紧密结合学校新工科发展规划与化学专业特色,深度挖掘思政资源,完善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与路径,将思政目标融入教学、科研、创新创业与论文写作等环节。课程不仅传授专业知识,还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与职业操守,激发其科研热情,提升专业素养与科研能力,助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卓越工程师,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

深度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完善

课程内容

课程以工程伦理通识教育为核心,结合化学专业工程背景,通过案例教学深度融入思政元素,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培养化学学科卓越工程师。

1)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文化根基

课程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如在讲授工程历史演变时,引入中国古代伟大工程——都江堰的案例。学生通过学习其科学设计与治理原理,不仅掌握专业知识,还深刻感受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文化传承。这种教学设计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帮助他们理解工程伦理的文化根基,提升文化素养。

2)培育文化自信,激发爱国热情

在《工程风险防范》模块中,以港珠澳大桥为例,展示中国在风险防控领域的现代科技实践。通过分析其技术创新与安全措施,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工程的全球影响力。这种案例教学能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坚定他们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的信念,助力文化自信的培育。

3)弘扬科学精神,强化伦理意识

课程融入《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负责任研究行为规范指引》《中国化工学会工程伦理守则》《复旦大学学术规范》等内容,通过案例讨论与规范讲解,培养学生恪守科研伦理与学术道德。学生在学习中树立诚信严谨的学术观,强化职业操守与社会责任感,为科研训练奠定伦理基础。

4)激发创新意识,引领创新实践

以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为例,课程展示其在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理念下的技术突破,如全球最大跨度索网屋面的设计。这种案例不仅凸显中国在奥运场馆建设中的创新成就,还引导学生体会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其创新热情,为创新创业实践注入动力。

2

创新教学方法,探索课程思政建设

新模式

课程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

1)教师引领,深度融入思政元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主动融入思政内容,通过工程伦理案例分析,将专业知识与伦理道德、社会责任相结合。例如,在分析化学工程案例时,融入职业操守与社会影响的讨论,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深刻理解思政教育的内涵,实现育人目标。

2)学生参与,拓展思政教学维度

课程采用学生组队制作PPT并进行课堂宣讲的模式,精选工程伦理案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展示。这种互动教学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还拓展了思政教育的维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以及团队协作与表达能力,为科研训练与创新创业提供实践机会。

2 课堂宣讲的精彩瞬间

3)考核创新,全方位育人

将思政元素融入考核体系,如在课程论文中要求学生结合工程伦理概念与实际案例,凝炼科学精神与思政教育价值。这种考核方式引导学生在论文写作中深化伦理思考与应用实践,实现专业能力与思想素养的双提升,助力立德树人目标的达成。

三、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成效

为深入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理念,《工程伦理》课程构建了“德能并重”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旨在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并重的全面育人目标。

1

考核评价机制建设

课程评价机制设计独具特色,主要包括:

1)课程论文促进反思:要求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和案例背景,围绕个人成长、社会责任等主题撰写论文,阐述课程思政相关观点。这一环节旨在推动专业学习与价值观养成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责任意识。

2)展示讨论加深理解:通过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分享对家国情怀、探索创新精神、职业操守等思政元素的理解与感悟。此举不仅深化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体悟,也增强了其表达能力和思想交流的主动性。

2

学生评价

学生普遍反映,《工程伦理》课程内容紧贴专业实际,设计新颖,思政元素融入自然。在教师引导下,他们在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职业操守等得到显著熏陶,反馈整体积极。

3学生对于课程的反馈

3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

通过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实施,课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还显著增强了其思想道德素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内化了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伦理意识,实现了“德”“能”双提升,体现了课程思政育人实效。

复旦大学研究生教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饘粥餬口”到底怎么读?有什么... 刷古籍博主的分享时,总能在描写古人日常的段落里看到“饘粥餬口”,评论区一半人在夸文字质朴,另一半在问...
如何选择澳大利亚出国留学中介 选择合适的澳大利亚出国留学中介是留学成功的关键一步。留学中介不仅提供申请流程上的专业指导,还能根据学...
美《华盛顿邮报》刊文:美国大学... 美国《华盛顿邮报》9月 20日文章,原题:保守派针对课堂言论,教师正在失业 在得克萨斯农工大学一名教...
全民终身学习|银发·学堂·秋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 九月明媚的阳光洒落肩头 唯亭街道老年大学迎来了又一季学习热潮 随着秋季课程温暖启...
四川旅游学院来校交流老年大学建... 近日,四川旅游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许世东一行来校,就老年大学办学实践与创新进行座谈交流。副校长侯志春...
新时代如何推动博物馆研学高质量... 近年来,“文博热”持续升温。博物馆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生动、直观、多维度的深度学习和沉浸体验空间。博物...
顶刊学术前沿快报 | 第4期 编者按:为了更好地服务我校师生科研创新,图书馆推出“顶刊学术前沿快报”。该栏目依据我校最新《优秀学术...
她的故事,擦亮了四年时光 入秋暑渐消,收获正当时。秋天是盛满丰收喜悦的季节,而硕果累累的背后,往往是努力不辍的耕耘。新的学期,...
合肥市伦先小学:队旗引航啄木鸟... 为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构建和谐的语言文字使用环境,近日,合肥市伦先小学四(3)中队、四(6)...
休学复学失败率高达50%?专家... 休学容易,复学却充满挑战,甚至有数据显示休学复学失败率高达50%。 这一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