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图云赠书】幼儿教育 | 始于倾听,但不止于倾听(内含中奖名单)
开心田螺
2025-10-05 20:33:45
0

*

倾听儿童的理念在近几年的幼儿教育改革中非常引人瞩目。尽管2023年学前教育宣传月将“倾听儿童,相伴成长”作为主题,似乎是“倾听儿童”成为“爆款”的直接诱因,但事实上,倾听儿童的基因早已存在于进入21世纪后我国持续推进的幼儿教育改革中。无论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还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要求“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其实都离不开倾听儿童。可以说,倾听儿童是尊重儿童的具体体现,是理解儿童的必经途径,是促进儿童发展的前提基础。因此,倾听儿童理念的火爆不过是深埋于新世纪学前教育改革的内在基因,是在改革生长发育到一定程度后自然而然的表达,甚至可以说是这一场改革走向成熟的象征,走向深入的标志。只是,无论是走向成熟也好,还是走向深入也罢,路注定不会平坦,甚至更险峻。所谓“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至于“其见愈奇”,那是要先体验种种“愈难”的折磨后才能享受到的福利。

倾听儿童之难,首先表现在理解上。倾听就字面意思而言,诉诸听觉,这使得人们在理解倾听儿童时,先想到的是倾听儿童通过口头语言表达出来的想法、需求。只是这样一来,倾听理念在学前儿童身上的落地就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障碍。学前儿童的语言正处在学习和发展的起步阶段,很难充分、准确地表达自身经验和想法中的幽微精细之处。这就好比英文的初学者,日常交流中的表情达意尚可,若要言说详细经过、心情感受、星辰大海、期望未来,脑中的语言存货就不免捉襟见肘,不敷使用。不过,这一理解方面的问题如今显然不复存在。大家已然清楚,“倾听”只是一个隐喻的说法,指的是主动地获取、接收信息,至于获取、接收信息的管道,不仅有听觉一途。再加上“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的观念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推进早已深入人心,通过符合儿童交流方式特点的多元途径主动获取、接收儿童的经验、想法等方面的信息,这种对倾听的认识也便水到渠成,甚至日渐成为常识了。

理解之后,更重要的是行动,而行动又需要方法。这是倾听儿童所要面对的第二个难题。对倾听儿童理念的理解更新后,满足新理解所需的方法显然已大大超出观察、研究儿童的传统方法的范畴。特别是儿童“语言”的拓展,一方面给倾听儿童提供了更多扇门,另一方面也需要更多把开门的钥匙。放到“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的背景下,以往打开儿童心门常用的谈话、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只能适用于一百种语言中的若干种,至于其他语言把守的大门,倘若没有一些新的方法、工具,人们仍不得入,仍无法窥见门后隐藏的儿童的秘密。不过这一问题随着马赛克方法的引入,也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马赛克方法作为一种“喜新不厌旧”的儿童研究方法综合体,既保留了观察、倾听等传统研究方法,还针对儿童交流方式的多元性,纳入了儿童拍照、儿童导游、地图绘制、“魔毯”等新工具,并且预留“空白方块”,即使用者可以在把握马赛克方法核心精神的前提下自己根据需要开发新方法,从而最大程度地覆盖儿童表达方式的丰富性和倾听场景的多元性。这恐怕也是马赛克方法在倾听儿童理念大行其道的几年中备受关注、广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理解更新了,新方法也有了,是不是意味着倾听儿童的理念就可以大行其道,静候佳音?实践表明,这样的预期显然过于乐观。近期有关“一对一倾听”引发的争议,以及马赛克方法运用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就提醒我们,倾听儿童的落地依然道阻且长。对于倾听的理解,只注意其途径的拓展是不够的;而对于马赛克方法,作为一种最初用于早期儿童研究,并且出生成长于域外不同教育生态的方法,如何在我国独特的学前教育现实土壤中扎根生长,开花结果,仍然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对此,笔者曾结合近年来与一线幼儿园合作探索马赛克方法应用的实践反思,撰写小文做了些回应,提出运用马赛克方法不能照搬国外经验,并就参与式工具使用中的自主与指导,大班额条件下如何运用马赛克方法,使用马赛克方法搜集的资料如何“解读”等问题提供了操作建议,进而展望未来倾听儿童的进一步发展应注意“始于倾听,但不止于倾听”,即我们不仅要利用马赛克方法倾听理解儿童的经验和看法,还要在此基础上将倾听的成果融入课程,探索将倾听儿童“融入课程的一百种可能”。

不过这样的回应在层出不穷的问题面前显得杯水车薪,对于倾听概念的理解如何超越倾听途径的拓宽?除了马赛克方法,倾听儿童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还有哪些方法?以及究竟如何将倾听儿童融入学前教育课程,依然悬而未决。正因为这些问题盘桓难去,所以当《超越倾听》一书的翻译任务摆在我面前时,已先后完成两本译作,下决心暂时不再接这类活儿的我,忍不住再度“入坑”,因为,这“坑”里就有着求索上述问题的努力和答案。

*

《超越倾听》一书是围绕倾听儿童这一主题,汇聚多国作者,涉及广泛议题的一本文集。在第一章导言中,三位编者提及“有些出版商和学术界的圈内人对于编辑的文集持保留态度”,但并没有说明这种保留态度主要针对的是什么。从我阅读、翻译的感受看,或许是因为它没有一个系统的体系和框架,内容显得比较“散”,各章之间缺乏连贯性。然而这样的“散”换个角度看也是一种优点,即可以帮助我们更为便捷地、一次性地了解多个国家在倾听儿童方面拥有的不同背景、关注的不同议题以及开展的不同实践。关于文集中包含了哪些国家倾听儿童的背景、议题和实践,在编者们撰写的导言中有清晰的描述,读者诸君完全可以参照这些描述和书的目录按图索骥,各取所需。毕竟,读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看过它一眼,然后拿起,翻开,买下,带回的你,最初究竟被它的什么所吸引,最终又被它的什么所启发,是完全无法预知,而且因人而异的。至于我本人,如果说最初是被书中可能包含的前述我基于对倾听儿童发展历程的简单观察和思考所引发的若干问题的答案所吸引,那么读、译之后,这本书在如下三个方面给予我很大启发。

第一,我们需要超越对于倾听内涵的单一理解。倾听不只是一种理解儿童的手段,也不只是儿童表达自身的渠道的拓展,而是有着更为丰富而深刻的内涵,甚至还包含风险。本书的作者们无论是否专门探讨倾听的内涵,都有从深层次上理解倾听,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倾听方法,展开倾听实践的自觉意识,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倾听行动的盲目性。在作者们看来,倾听是一种理念,一种责任,“一种促进儿童参与以形塑他们自己的生活和环境的方式”,“一种学习的原理和实践”,“一种文化或伦理,一种渗透在所有实践和关系中的存在和生活方式”。看起来表述不一,但其共通之处是都超越了对于倾听的单一理解,将其视为一种具有弥散性、民主性的精神、文化、理念和伦理。由此出发,或许就不难明白,我们对于倾听的一些呼吁和要求之所以会引发争议,正是因为缺乏丰饶理解的支撑,导致其中对于倾听的看法过于机械、僵硬和局限。

第二,我们需要超越对于倾听的新方法“迷思”。曾几何时,有关倾听儿童的探讨,最热门的话题就是方法问题。然而实践经验表明,尽管新颖的方法对于倾听儿童的确不可或缺,但也绝非成功倾听的充分条件。读者可以从本书中了解多样的倾听儿童的方法。除第三章中介绍的马赛克方法外,第四章的参与式观察和第五章的访谈都是相对较为传统的方法。当然,这些方法在用于倾听儿童时,和用于以往的儿童研究时有着很大的不同。譬如在论及参与式观察时,瓦明区分了强调观察的参与式观察和强调参与的参与式观察,前者类似传统的参与式观察,而后者则是带着倾听儿童目的的参与式观察,两者在所用感官、所获结果以及成人角色上均有所不同:前者主要使用眼睛和耳朵进行,后者则是“用所有感官去倾听”;通过前者获得的是对于儿童经验的感受,通过后者获得的是对于文化的感受;在前者当中,观察者彰显自身成人主导者身份,而在后者当中,观察者则需扮演“最少成人角色”。可见,只要能够把握好用法上的区别,并且和对倾听内涵的深入理解以及开展倾听的具体情境适配,传统的儿童研究方法也可以用于倾听儿童,完全不必迷信所谓新方法。而且,无论是传统方法,还是新方法,方法本身都不是倾听儿童得以成功的最终保障。倾听儿童成功与否,最终还要看使用方法的人的素养和能力。

第三,我们需要超越将倾听与学前教育实践结合的既有视野。“始于倾听,但不止于倾听”的观点,相信很多幼教同仁都会赞同。然而在具体如何将倾听与学前教育实践结合方面,我们在很多时候还停留在通过倾听理解儿童的兴趣、需要,再据以设计、调整课程上。而在本书介绍的案例中,不少已经远远超越了这一惯常思路,展现了更多可能。例如,在第六章由两位财富公园儿童中心的实践者介绍的,运用档案书作为倾听幼儿和家长的渠道的做法,便是一种颇为值得关注和学习的实践。所谓档案书就是一本简简单单的空白的书,书的内容则由儿童、家长和教师合作建构,描述儿童在家庭、儿童中心等的生活、兴趣、学习和发展。档案书与我们常用的成长档案的不同之处在于,不仅儿童在教育机构的生活学习会被纳入其中,他们在家庭中的日常生活、重大事件,也会被放入其中,从而把儿童散落各处的生活和成长经历聚合成为一幅更加完整的图景。借助这一图景,档案书提供了一个枢纽,把家长与教师、家庭与幼教机构、生活与课程、儿童与同伴,乃至幼教机构和小学,以及所有关心儿童成长并对其负有责任的人联系起来结成伙伴关系,共同托举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这已经不仅仅是倾听儿童与幼儿园教育的结合,更是倾听与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大”学前教育的结合。这一充满想象力又扎实有效的实践形式无疑超越了我们的既有视野,并激发我们去进一步拓展倾听儿童与学前教育实践结合的已有边界。

当然,在书中可以用于说明以上三个方面的案例还有不少,在这三个方面之外肯定还有其他可资探讨、借鉴之处,对倾听儿童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尽可以不被我的“导读”所局限,结合自身的需要和兴趣继续挖掘这一座倾听儿童的“宝库”。

本文为《超越倾听》译者序,标题为编辑所取。本文作者刘宇为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副教授。

福利来啦

青图粉的福利又来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退步最快的3所211大学,排名... 现在很多用人单位都唯双九,唯92论,双非或者四非学生举步维艰。如果分数够211但是不够顶流211的话...
萧山区提前批面试全流程大揭秘!... 萧山区提前批结构化面试,只有短短6分钟,却要完成两道题,还是很考验人的。很多同学背了很多知识点和名人...
天津城建大学突然出手!54名本... 近日,天津城建大学发布了一则公告,依据学籍管理规定,对54名本科生做出降级处理的决定。原因简单而残酷...
湖北利川发生交通事故致5死8伤... 10月4日17时左右,湖北利川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致2人当场死亡、3人因抢救无效死亡,8人受伤。 湖北...
西南交通大学824信号与系统考... (上岸难度:★★★☆☆,考试大纲、真题、经验帖等考研资讯和资源加群787906190/博睿泽电子信息...
专访Z世代学业规划师刘靓:用的... 年轻面孔下的专业力量:记多元升学规划师刘靓 第一次见到刘靓时,她站在一群高中生中间,正热烈地讨论着“...
WTT中国大满贯王楚钦上演大逆... 在局分一度1-3、决胜局3-7落后的情况下,新科世乒赛冠军王楚钦迸发出强大的战斗力,最终在WTT中国...
重庆大学841信号与系统重大,... (上岸难度:★★★☆☆,考试大纲、真题、经验帖等考研资讯和资源加群790601328/博睿泽电子信息...
上海英国留学机构推荐 一、总起段落 选择一家合适的留学中介对于计划赴英国留学的上海学生至关重要。上海作为国际教育重镇,拥...
厦门英国留学中介公司排名揭晓 厦门作为东南沿海的重要城市,留学氛围日益浓厚,尤其英国留学备受青睐。选择一家靠谱的留学中介能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