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金秋九月,第41个教师节如约而至,“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的时代主题催人奋进。大理市融媒体中心联合市教育体育局推出“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 争做苍洱红烛育人先锋”系列报道,聚焦苍洱大地扎根讲台的教育工作者,讲述他们以匠心守初心、以实干担使命的故事,展现教育家精神在基层教育一线的生动实践,致敬每一位点亮学子未来的“红烛先锋”。
今天推出系列报道之六:《杨芳:春风化雨育桃李 好习惯好品德筑牢成长根基》。
在下关八小,杨芳深耕班主任岗位28年,始终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情怀,用爱与智慧为学生培养良好习惯、塑造良好品德,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星辰,我要做帮他们发光的人”,这是她常挂嘴边的话,更是她教育实践的生动注脚。
作为班主任,杨芳将“爱的教育”融入日常,以独创的“五心育人法”让教育更有温度:用耐心倾听特殊学生,温柔引导其适应课堂;用细心捕捉成长细节,及时关怀写话中“想妈妈”的留守儿童;用诚心搭建家校桥梁,借《给家长的一封信》推进共育;用恒心守护求知渴望,为康复期学生定制学习方案;用匠心雕琢成长轨迹,为每个学生建立个性化档案。
杨芳
下关八小教师
老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和守护者。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看到,被关注到,被相信、被珍视。
在习惯培养上,杨芳创新推出“智慧管理法”。她将班级管理化为朗朗上口的“成长密码”:课前准备“三件套”口诀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课堂规范“五字诀”让纪律要求变趣味记忆点。推行“自主化+精细化”双轨管理时,她把班级事务拆解为具体岗位,还为每个岗位编写操作口诀——卫生委员记“一扫二拖三消毒,窗台讲台无死角”,图书管理员背“借三还五不延期,破损书籍要登记”,让习惯与责任以童谣形式浸润童心。
杨芳
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习惯养成,习惯能终身受用。比如说写的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作为老师、班主任,我非常重视学生习惯的培养。
品德塑造中,杨芳坚持“因材施教,实践育人”。她打造“生活技能闯关”体系,一年级教系鞋带、二年级练缝纽扣、三年级办厨艺比拼,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担当;结合学生特长细化班级分工,在岗位实践中培养责任心。她还带学生走进农田、餐馆开展《争做光盘达人》主题班会,追踪食材旅程培养环保意识;组织《红领巾学雷锋》队课,引导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让红色基因扎根;将非遗带进课堂,引导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杨芳
对学生的影响,我觉得“身正为范”这四个字在班主任身上体现得要更强一些。作为班主任三观要正,对待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公平公正。这么多年的教学生涯,我始终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星辰,我的责任就是去帮助他们发光。我更愿意花时间关注他们,让他们发光发亮,同时也照亮身边的人。
教学与关怀上,杨芳的语文课是学生期待的“魔法课堂”——自编谜语激活思维、原创儿歌强化记忆、情景故事深化理解,让知识传递更生动。私下里,她给予学生“父母般”关怀:陪学生跳绳锻炼,为毕业班手写“成长纪念册”,为特殊学生制定“成长护航计划”,失落时鼓励、犯错时教导,她用“第二父母”的爱给予孩子温暖与动力。
王汐
下关八小学生
我喜欢杨老师的课,每次上课都很有趣,下课我也会找杨老师聊天,她会告诉我们哪个小朋友写的作业好,让我们向他学习,有时候会鼓励我们养成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