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凭什么偷看我手机?”
“我是你妈,看看你手机怎么了?我还不是为了你好!”
楼上又传来了争吵声,数不清是第几次了,这一次以孩子摔门离开结束……
手机如今已经成为了亲子争执的热门冲突点,尤其是家长该不该查看孩子的手机,就这一点,放谁家都得炸锅!
🚩作为孩子,他会觉得自己的隐私被侵犯了,父母不尊重人;
🚩而作为父母,那是真担心孩子会走弯路啊,网上的诱惑太多了,不管着点怎么行?
当孩子拥有了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你是会尊重他的隐私?还是坚信必须由家长监管呢?
从法律角度上来讲,父母作为监护人,是有权监管孩子的行为的,但同样需要尊重孩子的隐私权。
如果家长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了解孩子不愿意被家长知道的私密活动,这种行为是可以构成侵权的。
所以,父母的监护权并不是无限的权力,而是一种责任,需要与尊重并存。
当然,如果你偷偷检查过孩子的手机,孩子也不会真的去告你,但负面影响也不小。
我有位老同事,就曾经每天悄悄检查儿子的手机。
直到有一天,儿子给她发了条消息:“妈,既然你总要看,不如我每天截图,直接发给你吧。”
从那以后,除了每天使用手机时长的截图,儿子再没私信跟妈妈说过一句别的话。
多年之后,同事聚会,这位妈妈说,“当年的我真不知道:赢了监控权,却失去了孩子的心!”
孩子反感的,从来不是家长的关心,而是那种不被“平等”看待的感觉。
试问,你会因为关心一个同事、一个闺蜜,就去翻看他的手机吗?当然不会,因为对方是成年人,我们需要保存最基本的尊重。
但对孩子,为啥就不可以呢?
可能你会说:“我不管着他,他就要学坏了!”
那这就牵扯到了另一个问题:网络安全问题!
作为父母,我们在给孩子手机的时候,就要想好:如何为孩子普及网络安全教育,如何保证孩子能甄别网上的信息,如何保护自己的信息不泄露,如何预防网络诈骗等等问题。
如果这些你都没做,就把手机交给孩子了,那是你的问题,不应该用“侵犯隐私”的方法,来规避风险。
更何况,偷看孩子的手机,根本也不能杜绝危险,只能成为“马后炮”,亡羊补牢。
而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情况会变得更复杂,因为孩子的独立意识觉醒,他们对于边界感和隐私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如果父母随意查看孩子的手机,就会严重伤害亲子关系。
但孩子毕竟还未成年,如果失去监管,确实很令人担心,担心他会遇到网络霸凌、游戏成瘾等问题。
如果你家孩子也有自己的手机,在尊重隐私的基础上,不妨考虑下面3个小方法,比监管、控制都更有智慧。
尤其是孩子步入青春期之后,很容易跟家长发生冲突,一旦开始冷战,或者孩子不再跟父母交心了,这就是危险的开始。
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确保每天跟孩子聊天的时间,哪怕就10分钟,也要放下手机,专注听孩子说,跟孩子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
孩子足够信赖你,不用你偷偷看,他也会主动跟你分享秘密的。
跟孩子一起商量决定每天手机的使用时长、使用规则。
比如写作业时手机关机,睡前不刷视频,手机统一在客厅充电等等。
规则要全体家庭成员共同遵守,家长要以身作则!
告诉孩子网络是存在危险的,如果他想要手机联网,就必须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学会怎么保护自己,才能拥有一部手机。
别吝啬夸奖你的孩子,要帮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获得足够多的成就感、归属感和掌控感。
允许他犯错,让他赢,赢了可以欢呼雀跃,每天都允许孩子乐乐呵呵的,能在现实世界里找到快乐的孩子,才不会过度依赖手机世界。
利用手机自带的“青少年模式”“定时开关机”等功能,限制孩子的手机使用时长。
前提是:这些都是提前跟孩子商量好,提前确定的规则,让手机提醒孩子到点该关机了,比家长一直催要更有用。
每个孩子都是跟我们一样的独立个体,他们因我们而来,却不是我们的附属品。
当你想要偷偷查看孩子手机的时候,不妨想想:如果自己的聊天记录曝光了,会是怎样的社死场景。
数字时代,家长当然要保护孩子的安全,但别忘了更要尊重他的个人隐私。
你会私自查看孩子的手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