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家好,我叫CY,是一名27岁的男生。
半年多前,我还从没有想过自己能与ADHD牵扯上关系,在我最初的印象里,ADHD就是“多动症”。
提到多动症,我脑海里面就自然而然会想到一个调皮捣蛋、学习差劲的小男孩形象,而小学阶段的我,一直是一个稳当听话的孩子,并且一直认为ADHD应该与成年人毫不沾边。
BUT,在某一次机缘巧合中,我了解到了ADHD的真面目,复盘了一下自己走过的路,很多事情仿佛都豁然开朗,找到了根本原因,也因此与自己和解了许多。
2
几年前我就听朋友讲过, 豆瓣上有一个小组叫做“逆社会时钟”,虽然我没有很细致去了解过,但顾名思义,就是与正常社会节奏不太相符(如延迟、暂停、甚至倒退)的一群人的总称。
虽然我从没有去仔细看过里面的帖子,但我恰好是个标准的“逆社会时钟青年”。
与马丁·路德·金相似,我也有一个梦想, 不同的是,我的梦想只关乎我个人的发展。我从小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医生,当然最初的最初可能只是觉得白大衣真好看、听诊器真有趣,但二十多年来,这个梦想都不曾变过,我也从一开始稚嫩的想法,转变为对医学发自内心的喜欢与热爱。
3
因为热爱,我希望能做到最好,于是完美主义出现了。
在中国,清华北大是几乎每位学子都梦想进入的学府,而在医学界,北京协和医院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医学界的标杆。
我认为自己,要做就要奔着最高的目标去做,梦想就是成为协和医学院的一名大夫。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医学界对于学历尤其是第一学历,看得十分重要。
但我忽视了自己真实的能力,给自己定了极高的目标,幻想着有朝一日实现的喜悦,却没有想到会给自己带来多残酷的教训。
高中阶段因为种种原因(其实一开始写了,但是又删掉了,因为觉得人的悲喜可能并不相通,怕大家难以共情),我没有非常完整地学过高中的知识就参加了高考。
第一次高考成绩如何不言而喻,于是我“顺理成章”复读了一年,但是在复读学校时我难以忍受当时的落差,因为我高中后半段是在当地最好的一所高中就读的,而复读学校是民办性质,硬件设施与师资配备都无法与之前相提并论, 于是我毅然选择了自己回家听网课学习。
4
网课是一把双刃剑。
它好在足不出户,就能让我听到一线城市优秀老师所讲的课;
然而它的弊端很明显,因为足不出户,我可以穿着睡衣吃着水果零食听,我可以暂停上厕所,我还明确知道自己可以回听(是的这也是双刃剑),就造成了听课的效率很低,甚至后来干脆就打开都懒得打开看了。
于是第二年,虽然成绩已经够了二本线,最后还是被大专录取。
这个时候,我的完美主义又来了,我一开始难以接受大专这个学历,仿佛天塌下来也不过如此,认定只要第一学历是大专,这辈子我与协和这个梦想无缘了。
但家里逼着我去读,我只好去,但后来我又多次强烈要求退学重新高考,学校与家里都非常反对,终于在拖过两次高考报名时间后,在我认命了想着先拿到大专学历再说之后, 学校突然一记回旋镖,以不服从管理为由劝退了我,也算是另一种方式虽迟但到地满足了我当时一年多来的“心愿”。
5
此后多年,至今我仍然没有拿到高等教育的学历,我一直在“高考复读”这个泥潭中难以自拔,唐尚珺复读多年几乎家喻户晓,而他并不是一个人,我敢肯定有一小群人会和他一样,因为我就是其中之一。
我眼看着自己离自己所谓的“梦想”越来越远,却好似无能为力。在同龄人已经读研读博或者工作了几年的年纪,我成了名副其实的“逆社会时钟青年”。
在了解ADHD前,我怨过天,怨过地,怨过别人,怨过自己。
在了解到ADHD以后,我突然明白了,原来我应该怨ADHD~(哈哈哈玩笑话啦)
不过确实,虽然没有去走正式的流程确诊,我却可以给自己下这个诊断了。但“诊断”了还远远不够,如何“治疗”才是关键。于是开启了自救模式。
6
受儿科医生推荐(因为我们这边只有儿科看ADHD,所以我只能找儿科医生咨询),我参加止动计划成人ADHD正念训练营。
一开始我对于正念改变ADHD的效果其实是一种很复杂的心态去看待的,我一方面非常希望它是我的救命稻草,能让我“嗖”地一下就改变,然后弯道超车实现人生理想(高预期说来就来了);
另一方面我其实又抱着一些怀疑的态度在里面,毕竟人对于没有接触过的新鲜事物总是好奇又怀疑的。
在参加完训练营后,此前的那些想法都被推翻了。
我明白了一方面正念是能够帮助我改变自己的,但并不是“嗖”地一下~另一方面, 明显的效果自然是把之前怀疑给打破了。
7
当然我此处说的效果并不是因为参加了训练营,我就考上了清华北大。
而是参加了训练营,我收获了良好的调整自己的认知和情绪的习惯,以及和之前相比较而言更加平和的心态。
例如,以前我的情绪会有很多不稳定的地方,比如易怒,焦虑,抑郁等。
但学会了正念的方法后,我懂得了如何去调整,并且很重要的一点是,我能在最关键的时候想到利用正念的方式去调整,这是个让我觉得受益匪浅的习惯。
在收获了更稳定平和的心态后,我进一步地发现自己能够在许多以前自己会非常计较与苦恼的事情上突然想开,能与过去做和解,并且还能以一个更加包容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一切,自己的抗挫力仿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成人ADHD训练营里,很多小伙伴彼此虽然天南海北,家境与经历各不相同,但是却又有许多相似之处,即使作为小透明般存在,只听别人的分享,有时都能感觉在“照镜子”, 而后老师的点拨又能让我有醍醐灌顶之感,深刻感受到了什么叫做“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训练营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我的改变之路其实才刚刚开始。
我很期待自己接下来的表现,我也期待今后有机会能看到同样有ADHD困扰的你与我一同分享自己的改变。
文章的最后,再次感谢涛哥与止动计划的各位老师在训练营学习过程中对我的关怀与帮助!
PS:插播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