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金丹丹 通讯员 谢成文
理想的学校是什么模样?
10月22日,中国(良渚)“理想的学校”国际研讨会在杭州市余杭区理想实验学校启幕。近300位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学校校长、骨干教师等齐聚,共同探寻这一问题的答案。
本次研讨会由浙江省教育学会、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局指导,浙江理想教育研究院主办,杭州市余杭区理想教育集团承办,聚焦“新办学校治理要素的创新探索与国际对话”,直面新办学校普遍面临的治理发展难题,搭建高水平的校际对话与协作平台,系统推动集团各校精准对标“理想的学校”建设标准,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内涵发展。
解码“理想学校”的治理路径
杭州市余杭区理想教育集团总校长俞国娣的分享直击人心。
研讨会现场 受访者供图
她描绘了“理想的学校”全景图:构建“人与环境共生共长”的儿童友好型学习场域,打造具有选择性与合作性、实现“以学习为中心”的“生长性课程”,依靠“理想的教师”与“理想的家长”,最终培育出“身心舒展”的儿童。教育,应关注儿童完整的生命状态。
研讨会现场 受访者供图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玛丽梅德学院数字化学习总监凯莉·布蒂吉格展现了未来学校的数字图景。她系统阐述了如何构建面向未来的数字生态系统,让技术真正赋能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
研讨会现场 受访者供图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终身教授梁国立聚焦未来学校建设,以北京中关村三小为样本,剖析了未来学校的组织形态,阐述了AI时代学校教育的解决方案。
研讨会现场 受访者供图
新加坡阿普格莱德学院校长珍妮特·金分享了新加坡学校的治理模式与学校社区营建经验,为治理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
名校长共话新办学校“破局之道”
在圆桌论坛环节,杭州市学军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张军林、杭州市钱学森学校书记唐彩斌、杭州市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书记鲍海淞、杭州市崇德实验学校校长吴丽明、嘉兴市实验小学书记张晓萍分享了新办学校的破局智慧。
圆桌论坛 受访者供图
他们结合多年办学经验,认为新校发展需文化筑基寻找价值定位、特色突破拓宽发展路径、动能激发创新治理模式。
浙江省教育学会会长韩平在总结中表示,理想的学校必须立足国情与校情,通过课程建设与课堂转型将理念落地,并以制度、教师、数字技术、家校社协同及贯通培养五大要素为核心,构建起激发活力的现代治理模式。
沉浸式共创,奏响育人“交响曲”
下午,研讨会三大平行工作坊开启,将国际视野与本土智慧深度融合。
研讨会三大平行工作坊 受访者供图
“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坊由澳大利亚教育专家凯莉·布蒂吉格与理想实验学校校长杨帆联袂引领。各校校长围绕“新办校师资队伍建设”议题,展开了深度研讨与方案设计。
“课程共建”工作坊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终身教授梁国立与玉鸟小学校长夏晓菲的带领下,进行核心素养落地的课程共创,现场创意频出。
“家校共育”工作坊由新加坡阿普格莱德学院校长珍妮特·金与杜甫小学校长徐振江共同主持。一场模拟“家校议事”实战演练,诞生了许多富有创意且极具实操价值的行动方案。
上一篇:留学风向变了,我该怎么选?全球格局重塑下的理性选择指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