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不仅关乎个人发展,也是高考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于学生和家长而言,选择一所高校,很大程度上是在选择一种未来的可能性,而就业情况正是这种可能性的最直观体现。在高等教育日益普及、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一所学校的毕业生去向逐渐成为衡量其教育质量与社会价值的关键标尺。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正是这样一座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以赋能学生为使命的教育桥梁,用二十五年的实践,诠释了“教育创造学生价值”的深刻内涵,已累计向社会输送8万余名应用型人才,历年就业率稳定在百分之九十以上。这一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信任的托付,更是用人单位与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的生动注脚。

在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东软信息学院连续多年跻身多项权威排名前列:不仅连续五年位列“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民办及独立学院之首,更在2024年软科中国理工类民办高校中夺魁第三,同年荣获武书连中国一流民办大学排名全国第二,并自2021年起持续入围全球创新大学百强。
这些荣誉,不仅来自教育评价体系的高度肯定,也源于新华网、中国网、央广网等央媒屡次授予的“中国最具实力民办大学”“全国应用型标杆高校”等称号,共同拼贴出这所学校日益坚实的社会声誉。
而这些成就的根基,深植于其独特的办学基因之中——“产教融合,数智赋能”。学校从创立之初,便坚定地选择了一条贴近产业、服务区域经济的道路,依托东软深厚的产业背景与大连高新区的地缘优势,学校打破传统高校的围墙,构建起校企协同、共赢共生的运行机制。最具代表性的是其开创性的TOPCARES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将能力指标贯穿于教育全过程,以数字技术强力赋能“管—教—学—评”的每一个环节,打造出一个真正智慧化、个性化、面向未来的教育生态。正因为如此,学校成为辽宁省数字校园试点建设单位和“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并与用友、百度、东软等龙头企业共建了七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使学生还未走出校门,便已融入真实产业语境。
与此同时,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构建了一套多层次、系统化的就业支持体系。与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强大的校企“生态圈”。这意味着学生有机会提前进入企业见习实习,感知行业动态,企业也能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量身定制”。每年的校园招聘活动中,大量优质企业主动走进校园,提供了丰富且对口的就业岗位。

在这里,教育不是知识的单向灌输,而是价值的共同创造;就业不是毕业季的临时任务,而是贯穿学习始终的持续赋能。学子们既在课堂中夯实理论,更在项目中淬炼本领,在实习中触摸行业脉搏。也正因如此,他们才得以在离开校园时,不仅带着一纸文凭,更怀揣直面技术变革的勇气、解决问题的智慧,以及一份来自未来的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