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现在的小学生数学题真是越来越奇葩了。
最近,就有一个“6+2=8被判错”的事情,引起网友热议。
大家都觉得老师判错了,可当妈妈真的去质疑老师时,却惨遭打脸。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6+2不等于8,还能等于几?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说起来,这位吐槽数学题的李女士也是个高材生。
重点大学毕业的她,平时辅导二年级儿子写作业,那叫一个得心应手。
可前几天,她却被儿子作业本上的一道数学题,弄得没了脾气。

这道题看着特简单,就是一幅图,岸上画着6只鸭子,水里有2只,问一共有几只鸭子。
儿子写的答案是6加2等于8,完全没问题啊,但老师却在旁边打了个叉。
不仅如此,老师还批注说全班就她儿子一个人做错了。

这把李女士气得,觉得肯定是老师批改作业的时候看花眼了。
于是,她当即就把作业本拍下来发到了家长群里,说老师批改作业太不认真了。
结果家长群里静悄悄的,半天没人说话。

只有班长的妈妈悄悄给她发了条私信,让她再仔细看看图片里的动物。
李女士当时还纳闷,水里不就是两只鸭子吗,有什么好看的?
眼见没人理,她直接带着作业,去找了班主任王老师理论。

王老师倒是不慌不忙,把题目的原图调出来放大。
紧接着就说,水里的两只动物,右边这只,嘴巴是扁的,羽毛偏灰色,它是鸭子。
但是左边这只,脖子又细又长,嘴巴还带点黄色,其实是只鹅。

李女士盯着图片看了好一会儿,脸慢慢就红了。
她突然想起来,前一天晚上辅导作业的时候,儿子还小声嘀咕过,说妈妈那只好像跟其他鸭子长得不太一样。

当时她正忙着做别的事,就不耐烦地说别瞎想,题目说水里有两只,直接加起来就行了。
现在想想,自己不光做错了题,还打击了孩子观察事物的积极性。
更尴尬的是,她还在家长群里大张旗鼓地质疑老师,这下真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其实像李女士这样的遭遇,在现在的家长圈里太常见了。
前段时间,还有个更有意思的题目在网上引起热议。
题目是这样的,7个小朋友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已经捉到了3只小鸡,问还剩几只小鸡。

有个小学生写的答案是2,她的想法挺有道理的。
7个小朋友里面,1个当老鹰,1个当老母鸡,5个当小鸡。捉到3只以后,就剩下2只小鸡了。
可老师却说这个答案是错的,正确答案应该是3。

因为新版的数学教材里,老鹰捉小鸡这个游戏没有老母鸡这个角色了。
家长们听了都觉得不可思议,这跟实际生活完全脱节了啊。
没有老母鸡的老鹰捉小鸡怎么玩?老鹰直接从第一个小鸡开始抓,不就全抓完了吗?

还有一道爬楼梯的题目,也让不少家长栽了跟头。
题目说爷爷上到4楼用了12分钟,问上到8楼要用多少分钟。
大部分家长和孩子的第一反应,都是用12除以4再乘以8,得出24分钟。可正确答案却是28分钟。

为什么呢?因为从1楼到4楼,实际上只需要爬3层楼梯,每层用4分钟。
而从1楼到8楼,需要爬7层楼梯,所以是7乘以4等于28分钟。
很多家长都没想到这一层,包括一些理工科出身的爸爸妈妈。

更绝的是那道关灯的题目。教室里有11盏灯,拉灭了4盏,问还剩几盏灯。
孩子写11减4等于7,结果又错了,正确答案是11盏。
因为灯关了并不会消失,所以教室里还是有11盏灯。

除此之外,前不久朋友圈还疯传一道图形计算题,更是把家长们绕得团团转。
题目里哨子、小动物这些图案代表不同的数字,要通过前面的算式推出最后一个算式的答案。
结果家长们算出了19、30、20、16四种不同的答案。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答案?原来题目里藏了好几个陷阱。
例如,最后一个算式的加号是斜着放的,其实是乘号,很多人没注意到。
红色哨子在不同的算式里数量也不一样,而且,有些小动物脖子上还挂着哨子。

面对这些处处是陷阱的题目,家长们的反应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有的家长直接在朋友圈吐槽,说给小学生出题,弄这么多小心机和套路有必要吗?

还有的家长庆幸自己毕业得早,不用面对这些烧脑的题目。
不过也有教育专家出来解释,说这些题目其实是在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思维品质。

比如那道哨子和小动物的题,考查的是孩子对整体和局部关系的理解。
通过这种训练,可以培养孩子细致观察的习惯。
而这种能力,在以后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里,都能用得上。

此外,专家还说,现在的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题目不是简单地考察孩子的算数能力,而是在考察孩子的运用和观察能力。
听起来是有道理,但家长们面对这些题目时还是很头疼。那怎么办呢?其实方法还是有的。

首先,家长得放下自己的架子。
很多家长觉得自己学历高,辅导小学作业肯定没问题,结果反而容易掉进陷阱。
不如把自己当成和孩子一样的学生,一起来探索题目的奥秘。

另外,辅导作业的时候别急着给答案。
看到题目先让孩子自己想想,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他们发现细节。
比如可以问问题目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图片里的动物都一样吗。

这样孩子自己发现问题,比家长直接告诉答案效果好得多。
最重要的是,孩子做错题的时候别急着批评。
错题其实是最好的学习机会,可以帮助孩子发现自己观察不够仔细的地方,也能让家长反思自己的辅导方法是不是合适。

说到底,这些看似刁钻的题目并不是为了让家长出丑,而是教育理念变化的一种体现。现在的孩子不光要会算数,还要会观察、会思考、会把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作为家长,与其抱怨题目太难,不如调整心态,把辅导作业当成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机会。毕竟,培养孩子用眼睛仔细看、用脑子认真想的习惯,比让他们记住任何一个标准答案都要重要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