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高分扎堆不用慌,多份录取通知书,才是减负新方向
开心田螺
2025-11-10 16:33:09
0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亚栋最近的一番表态,在家长圈里直接炸开了锅。

这位无机化学家在接受采访时直言,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得整体降低高考难度,尤其是数学和物理的难度。

消息一传出来,不少家长都觉得看到了希望,终于有人替孩子们发声,能减轻课业负担了。

但这事儿听着特别美好,实际能不能真正缓解焦虑,还真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家长们的焦虑不是没道理。

很多人都抱怨,孩子在学校学的知识就像一粒沙,可考试要考的内容却堪比撒哈拉沙漠。

教学难度和考试难度严重脱节,无奈之下,大家只能花钱给孩子报校外培训班,专门去攻克那些课本上没重点讲的难题。

李亚栋院士的呼吁,正好戳中了家长们的痛点,自然能引发广泛共鸣。

可问题是,降低高考难度,真的能让孩子们从题海里解脱出来吗?

降难度=减负担?实际是换汤不换药的焦虑

我觉得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高考的核心规则从来没变,高校录取看的是学生的排名,而不是单纯的分数。

就算考题难度降了,学生们的分数普遍提高,可每个人的名次还是没变。

该考不上好大学的,照样考不上。

这种“名次评价”的模式不改变,所谓的减负不过是换了个形式的自欺欺人。

本来想,难度降低了,孩子们能少刷点题。

但后来发现,情况可能正好相反。

近几年各地教育考试院公布的高考分段表显示,满分750分的考试,考700分以上的学生并不少见。

要是再降低考题难度,高分学生只会越来越扎堆。

为了能在众多高分生中脱颖而出,家长和学生们只会更疯狂地投入到重复刷题训练中。

原来刷100道题能提分,现在可能要刷200道才能拉开差距,课业负担反而更重了。

教育界对高考难度的看法也分成了两派。

有专家觉得,应该提高考题的区分度,让那些只会刷题的学生拿不到高分,这样才能遏制题海操练的风气。

可这种想法也不现实。

只要高考还是“选拔性考试”,学生和家长就会想办法应对。

你题难了,就有针对性的难题训练;你题简单了,就比拼谁更细心、谁刷的题更多。

搞不清大家有没有发现,难度高低只是表象,真正的问题从来不在考题本身。

既然降难度这条路走不通,那现在的高考录取还有啥让人头疼的问题?说出来大家可能都有体会,志愿填报简直像一场赌博。

高考成绩公布后,学生得拿着自己的名次,去对照各大高校往年的录取数据,小心翼翼地填报志愿。

可每年的录取情况都在变,今年这所学校录取位次高,明年可能就突然下跌。

去年高考录取期间,好几所985高校在部分省份的录取位次大幅下滑,引发了不少讨论。

究其原因,就是受往年录取数据和当年舆论环境的影响,高分考生不敢报考。

可到了下一年,这些学校的录取位次又可能大幅反弹。

这种波动让志愿填报充满了不确定性,家长和学生焦虑不已。

更让人无奈的是,就算被学校录取了,也可能因为不满意专业或学校,最后选择放弃报到。

毕竟,学生只能拿到一张录取通知书,没得选。

破局关键:让高考从“抢名次”变成“选学校”

如此看来,高考改革的核心,从来不是调整考题难度,而是要改变这种“一考定终身、一录定结果”的模式。

把高考从“选拔性考试”转向“评价性考试”,才是真正的破局之道。

简单说,就是大学不再把高考成绩作为唯一的录取依据,而是将其作为基础评价标准之一,对学生进行综合考量。

具体该怎么操作呢?其实可以参考强基计划的一些做法,再进一步优化。

比如,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先划定一个基本分数线。

达到分数线的学生,不用再纠结于填报志愿的博弈,可以自主申请多所心仪的高校。

之后,学校结合学生的高考成绩、中学学业表现、校测结果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发放录取通知书。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拿到多张录取通知书,再根据自己的喜好、专业前景、奖学金情况等做出选择。

有人担心,多元评价会引入主观因素,影响教育公平。

这种担忧可以理解,但不能因为怕出问题就不改革。

现在强基计划和综合素质评价已经积累了不少多元评价的经验,只要建立公开透明的评价体系,全程接受社会监督,就能有效遏制暗箱操作。

更何况,赋予学生更多选择权后,高校为了吸引优秀生源,也会主动提高评价的公信力和办学质量,形成良性竞争。

改革不用一步到位,可以循序渐进。

第一步,先扩大强基计划和综合素质评价的覆盖范围,优化多校申请机制。

第二步,在双一流高校试点“多录取通知书”模式,总结经验教训。

第三步,再将这种模式逐步推广到普通本科院校,同时完善配套政策,建立长效机制。

这样既保证了改革的平稳推进,也能让学生、家长和高校慢慢适应新的招录模式。

毫无疑问,李亚栋院士呼吁降低高考难度,初衷是好的,都是为了让教育回归“解放人”的本质。

但减负的关键,从来不是降低考题难度,而是打破“唯名次论”的录取枷锁。

当高考不再是千军万马抢过一座独木桥,而是变成学生自主选择、高校多元评价的双向奔赴,学生的学业压力自然会得到缓解,志愿填报的焦虑也会大大减少。

高考改革是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但只要找准核心方向,一步步推进录取模式的变革,就能让教育真正服务于人的成长,而不是让学生沦为刷题的机器。

期待有一天,孩子们不用再为了提高几分而疯狂刷题,家长也不用再为志愿填报而彻夜难眠,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升学路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班里最“懒”的孩子,成了期中考... 期中考出成绩了,拿到班级排名的那一刻,我差点以为自己眼花了。 Coco的好朋友小辉,竟然冲进了班级前...
2026云南大学法硕法学复试真... 2026-云南大学(累计17年复试真题题库汇编;合计1692题)-最新版绝密复试真题 云南大学法律...
2025新教科版3年级科学(上... 教科版3年级科学(上册)电子课本可以方便大家随时随地预习或复习课本知识,为此,我们找到了教科版3年级...
中国海洋大学法硕复试真题反馈 ... 中国海洋大学法硕复试真题反馈 专业课面试 人格权的概念和特征,具体内容有哪些。 刑法教唆犯的构成要...
2025湖南统招专升本培训机构... 每年春季,湖南都有数万名专科生走上统招专升本的备考之路。随着竞争愈发激烈,越来越多学生会选择报培训班...
曾高考16次,36岁唐尚珺开始... 11月9日,高考16次的广西考生唐尚珺发视频:我们的团队。 视频中唐尚珺介绍了自己团队的两位成员,...
2026广州出国留学中介机构哪... 作为从事国际教育规划工作超过十年的资深顾问,我经常被广州地区的家长和学生问及如何选择留学中介。随着2...
如何向AI学习,通过“编程”优... 《学习力革命:重塑学习系统 跟上人工智能新时代》 作者:宋少卫 版本:湛庐丨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
2026成都有哪些留学中介机构... 一、成都留学中介怎么选?这些疑问你有吗? 作为一名拥有9年经验的国际教育规划师,我经常被成都的学生...
2026年北京市公务员招录36... 各位考生注意啦 2026年北京市考公告发布啦 报名将于11月17日9:00开始! 今年报考年龄放宽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