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精准把握新高考脉搏,进一步优化备考策略,2025年11月6日下午,我校高三数学集备组开展了近六年高考试题“真题深研+专项突破”为主题的深度教研交流活动。这既是一场对过往命题规律的“复盘会”,更是一次面向未来复习备考的“导航会”。党总支书记陈同法、教务处张德新主任、孙海文主任、周晓主任,及数学组全体教师参加,共同聚焦高三数学备考重难点,碰撞教学智慧火花。

交流会由高三数学集备组长王晓静老师主持,她首先结合新高考数学命题趋势,分析比较了近六年高考改革内容,紧扣命题风向标;同时聚焦2025年全国卷,针对试题改革中的变与不变,总结了“低起点、宽入口、多层次、高落差”的命题导向,并提出了“一轮基本知识体系化、基本方法类型化。解题步骤规范化、各章内容综合化、知识盘点要完成、六大模块需成形;二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关注热点、方法整合、思维提升,建立完整的高考应试知识体系;三轮回归本源、梳理反思、模拟实战、策略优化”的三轮复习目标与规划,为高效备考指明了路径。

青岛六中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手册及习题答案
随后,高三六位数学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极具针对性的专题突破复习策略。

王宽滨老师聚焦“集合逻辑、复数、平面向量”这三部分内容,结合近六年高考考查知识点、能力和素养要求,提炼了通过限时训练梳理知识体系,夯实基础;强化数学思想训练,帮助学生掌握通解通法;建立错题本,精准打击易错点三大复习路径。

辛程梅老师以“函数与导数”为切入点,通过对近六年高考真题的深度研析,明确了核心考点与命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真题分类”和“课堂共做、课后作业、定时测验“三步落实为核心的高效、精准复习路径,最终通过“夯实基础、强化方法、多做真题、总结反思、狠抓落实”的五位一体专项策略实现成绩突破。

秦钰老师针对“数列”部分,从备考计划的再细化、真题为镜、高考试题研究与专项突破、高考试题研究与专项突破这四个方面汇报了高三数学组近期的思考、研究和初步规划,总结了构建“母题”溯源与“变式”网络、提炼思想方法、整理“易错点”清单与“规范表达”模板的三大备考策略。

孟海燕老师通过对“立体几何”近六年高考试题分析,提出利用“回归教材”应对“无图想象”的灵活小题,通过“专题攻坚”掌握“割补与向量”并举的稳定大题,最终通过三轮复习实现从基础到能力的跨越,以应对新高考反套路、重素养的命题趋势。

徐海燕老师带来 “解析几何” 专题突破复习策略分享,针对这部分内容考察难度大的特点,提出了通过放弃高难度内容,并将中等难度的解答题转化为一套可执行、可评分的标准化操作步骤,帮助艺术生在最棘手的板块之一实现分数最大化。

王燕老师针对“概率统计”这部分内容的考情定位与命题趋势,指出该部分的备考已从单纯的计算转向对统计思想、数据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成功的关键在于:透彻理解概念、熟练掌握方法、规范书写过程,并能够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孙海文主任从教学管理层面,对高三数学集备组的后续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他强调,要将研讨会的智慧成果转化到实际教学中,将一轮复习的“五个成体系”走深走实;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总结通解通法,帮助学生排查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错题和漏点盲点;通过团队协同提升整体战斗力,全力冲击数学高考新高度。

张德新主任从方向、策略、落实、创新四个层面提出了对老师们的具体要求,希望老师们结合市教科院指导,把握高考最新方向;针对学生不同学情,分析总结教学方法;通过真题汇编和课本习题溯源,实现教学落实;凝聚团队智慧,创新教学策略。

陈同法书记在肯定高三数学集备组现有成绩的同时,也为高三的备考征程指明了战略方向。他强调团队要锚定新目标,将期望转化为具体行动:以高考目标与学生需求为牵引,加强对高考题目模型研究,精准施策,务求实效。

此次“真题深研”与“专项突破”双轨并行的交流会,为青岛六中数学教师搭建了高质量的研讨平台,进一步明确了高三数学复习备考的逻辑体系与发力方向,凝聚了教学共识。相信在全体数学教师的协同努力下,我校高三数学备考工作必将迈上新台阶,助力六中学子在高考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供稿:教务处
撰稿:秦 钰
审核:孙海文
复核:闫怀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