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博士:我在139位名校生的失业中,看到中产教育的集体羞耻
开心田螺
2025-11-22 12:16:07
0

邮箱:tbeducation@daznet.cn

文丨Tiana编丨Lulu

你还在为孩子该学编程还是AI纠结?

一场真实的就业风暴已经来临。当亚马逊、微软、英特尔等科技巨头在全球批量裁员,硅谷近10万科技人才失去工作时,国内正迎来1222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洪峰。我们看到:

秋招季,西南大学成都蓉漂活动现场,凌晨五六点就已排起了求职长队;黑龙江大学一场招聘会,涌入近2.2万名毕业生;

今年371.8万人选择了考公考编,连北大都在举办公务员模拟考试,推着学生上岸,只为争一个稳定的编制。

可见, 曾经被奉为圭臬的“名校-大厂-人生赢家”的路径,正在悄然断裂。

为什么连优秀人才也难逃困境?

从“天之骄子”到“自我否定”

如果我们拼尽全力培养出的“优秀孩子”,未来也可能跌入这个陷阱,那么今天的教育,究竟是在为他们铺路,还是在给他们挖坑?

答案或许藏在哈佛博士奥弗·沙龙(Ofer Sharone)的新书 《污名陷阱》中。该书基于一项历时12年的深入研究, 以139名毕业于MIT、哈佛等顶尖学府、却陷入失业困境的高材生为访谈对象。

奥弗发现,批量困住这批优秀年轻人的,正是“污名陷阱”:

那些曾站在学历金字塔尖的精英,失业后不仅内化了“耻辱”与“无能”的标签,更面临着来自就业市场的排斥、人际网络的压力以及社会舆论的定性。多重的“社会性围猎”,使他们陷入自我怀疑与精神内耗的恶性循环。

哈佛毕业的莎伦对奥弗的倾诉:“他们总是告诉我,只要我努力学习,将来就会过上好日子……我觉得自己一直按照“正确的方式”成长,也确实这么做了,最后却落到了这般田地(长期失业)。”

这句话不仅戳中了我们身边无数年轻人的困境,也印证了《污名陷阱》的核心观点:优绩主义神话正在围困坚信它的所有人。

电视剧《不求上进的玉玉子》剧照

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被教导要做“对”的事——努力学习,考入好大学,找到好工作,以为这样就能享有安稳的人生。然而, 以莎伦为代表的藤校“天之骄子们”的失业,不仅让其家族几代人的期望落空,更撕碎了“努力即正义”的虚幻面纱,迫使我们直面优绩主义的悖论。

奥弗提醒我们

在遍地机遇的年代,个人努力极易被时代浪潮放大。而在当前全球宏观环境剧变下,个人努力与时代机遇的关系正在发生转变。

2025年数据显示, 无论是发达国家西班牙(失业率达10.45%),还是发展中国家南非(失业率高达31.9%),都面临着同样严峻的就业压力,这说明 当前就业问题,是个人再多努力也难以冲破的系统性困境。

2025年全球失业率数据 图源:Trading Economics

如今时代变了,奥弗认为,曾经有效的“努力公式”逐渐失效, 优绩主义不仅无法兑现承诺,反而从三个层面困住了年轻人。

1. 首先是关系上的两难:

年轻人既要满足爸妈“望子成龙”的期待,又要应对外界的评判标准,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2. 接着是情绪上的内耗:

忍不住否定自己,对未来一片迷茫。

3. 最后是观念上的冲击:

以前坚信的“努力就有回报”“做‘对’的事就会成功”,现在很难走通。

你看,即便是曾经被视为就业市场“硬通货”的计算机专业,如今也难逃月薪6000仍难就业的窘境,直接戳破了“选对专业就稳了”的幻想。

电视剧《不求上进的玉玉子》剧照

谁在制造“失败者”?

当我们从现象探向根源,会发现一个令人心痛的事实: 人们正在为整个系统的失灵而自责。

孩子考试失利,第一反应是“我太笨了”“我太粗心了”;求职受挫,马上归结为“我不够优秀”。

连专业的学者,一位年近50的神经科学家,将失业完全归因于个人职业价值的不足,不自觉地认为“显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优秀”。

而有着公共政策和经济学背景的受访者罗纳德,在明知“现在的大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内心仍会陷入自我怀疑,觉得是自己“有问题”。

电视剧《不求上进的玉玉子》剧照

这些负面的情绪就像一面“失真的镜子”,让人们看到的是扭曲的自我形象,甚至将污名内化,认为自己有“问题”。

那么,这种认知偏差究竟从何而来?

《污名陷阱》进一步尖锐地指出, 其根源在于一个更隐蔽的陷阱对控制力的虚构。

简单来说,我们总不自觉地高估个人努力对结果的掌控力,却严重低估了社会结构、经济环境等系统性因素的决定性影响。这好比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出了故障,不去检修机器,却怪零件不够努力。

常挂我们嘴边的那句“别人行,你为什么不行”,就是典例。我们在说这句话时, 其实是过分相信个人努力能决定一切,忽略了每个孩子面对的环境、机遇和起点本就各不相同。

电视剧《我的事说来话长》剧照

这种认知直接影响了我们的行动。 于是,我们不断给孩子加压:更多的补习班、更完美的履历、更高的期待,试图通过极致的个人努力来对抗所有不确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控制力的虚构”并非凭空产生,而是被整个社会文化不断强化的结果。

奥弗在《污名陷阱》中提到了一个颇具讽刺的例子:

知名求职自助指南《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what color is your parachute?)的作曾承认,在应聘时,求职者能控制的部分只有2%,但他却依然强调求职者要“努力修正自己”的重要性,甚至将对客观障碍的讨论都视为对方在“抱怨”。

这种对个人控制力的不当预设,在应对某些小挫折时可能有用,但当遇到大环境的风浪时,反而会让人陷入更深的自责中,最终将污名内化:失败都是我自己的错。

这种影响不可避免地渗入每个家庭的日常。在残酷的淘汰机制下,我们让孩子提前学习高年级课程、周末辗转于各类补习班;追逐名校光环、堆砌光鲜履历,试图用这些可量化的“优秀”为孩子提前说定一个安稳的未来。

电视剧《小舍得》剧照

但我们可能忽略了, 当孩子的自我价值完全建立在“名校生”“大厂精英”这些外部标签时,他们的精神世界就如同建在一片流沙之上。一旦现实与期望出现落差,崩塌的不只是职业路径,还有孩子整个的自我认同。

正如奥弗在书中所言:“你如何看待自己,往往与你想象中的他人如何看待你有关。”当“他人眼光”只剩下这套单一的成功标准,年轻人真实的自我便无处安放,也就更难挣脱污名的束缚。

对抗优绩主义

当年轻人在优绩主义的赛道上不断受挫,我们该如何帮助他们获得真正的力量?

在《污名陷阱》中,作者奥弗基于对139个案例的深入追踪,从个人与社会两个层面提出了系统性建议。

01

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网络

首先,从个人层面来看,应对污名陷阱最有效的解药就是: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网络。

电视剧《不求上进的玉玉子》剧照

当外界不断传达“你不行”“这是你的错”等否定信息时, 来自家人、朋友的真诚理解和支持,是打破这一扭曲叙事最有力的声音。

MIT斯隆管理学院奉行“斯隆人帮助斯隆人”的信条,将校友互助合作深深根植于学院文化中。它鼓励每一位毕业生充分利用校友网络,实现相互支持和共同成长。

人际交往更是一种生存智慧。通过与旧识保持联系,主动结识新人,让他人看到自我的价值,并在真诚的交流中获得理解与支持,人就不再是一座孤岛,从此有了抵御外界污名的“心理缓冲垫”。

与其过度关注分数和技能,不如引导孩子明白:你的价值不取决于你站在哪个位置,而在于你如何与他人连接,如何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

电视剧《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02

社会应给予系统性支持

要想跳出“污名陷阱”,全社会都要基于个体的支持。这种力度包括不限于:

在雇佣环节,应推动企业重新设计招聘流程,减少对空窗期、年龄等潜在歧视性因素的筛选;

在政策层面,建立更强有力的社会保障网络,为失业者提供更有尊严的物质支持体系,而不仅仅是基本生存救济;

在社会文化上,打破“工作决定价值”的单一叙事,解构“失业=失败”的污名。

奥弗就联合了63位职业发展导师,成立了非营利组织ICT(职业转型研究所),通过举办小组周会、重启训练营、一对一职业指导以及三个月的“协作实验室”等活动,为失业者提供免费支持。同时,ICT 的活动激发了人们主动“发声”的意识。

这些实践,其价值在于将支持的重心从“苛责个人”转向“呼吁改造系统”,这本身就是对优绩主义“唯个人论”的一次有力反驳。

这不仅是观念上的革新,更是我们重建一个有韧性、有连接、有尊严的社会的起点。

参考资料:

1.《洞见:《看了西南大学招聘现场凌晨排长龙,我劝你要敬重自己的饭碗》

2. vista看天下:《“连北大都在举办公务员模拟考试”,985名校正推着学生上岸》

3. 南风窗:《“六千都给不到”,计算机专业怎么了》

4. 龙皮手套:《一个“985废物”的自白》

5. 冰派美人:《读完985大学,我们成了“高学历废物”》

6. 中国经营报:《硅谷10万人失业:科技巨头裁员潮AI成“背锅侠”?》

7. Trading Economics:https://tradingeconomics.com/country-list/unemployment-rate

K12 成长与教育社区

追踪前沿资讯 洞察成长规律

挖掘充满温度的故事 探索融合世界的教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25年留学生求职机构推荐,... 在2025年的留学生求职机构推荐中,海马职加凭借其卓越的能力再次蝉联榜首。该机构的成功源于其高达81...
权威榜单2025年留学生求职机... 在2025年留学生求职市场中,各大求职机构的服务定位愈发明显。海马职加以其卓越的服务质量和高效的求职...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开展校园安全专... 为扎实推进安全隐患常态化治理,切实筑牢校园安全屏障,近日,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启动校园安全专项检查工作。...
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交流会... 本报北京11月17日讯(记者 林焕新 焦以璇)今天,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交流会在京召开。教育部党...
五部门印发意见实施学生体质强健... (来源:衢州日报) 转自:衢州日报 新华社北京11月19日电 (记者 王鹏) 记者11月19日从教育...
备战法考先选对教材?这篇指南帮... 备战“天下第一考”的法考,不少人一上来就陷入迷茫:知识点多如牛毛,法条绕得人头晕,到底要不要用教材?...
【留学简报·11月21日】政坛... 多条新闻从不同角度拼出一幅共同图景:政治、教育与留学体系正在同步变形。加州州长选战升温,联邦教育部被...
继续下降?多地公布2026研考... 根据此前安排,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时间为2025年12月20日至21日。 近年来,考研报...
城市24小时 | “最强地级市...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935651 11月2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高等学校设置事项的公示...
西工大第十四届翱翔青年学者论坛... 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持续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11月20日,西北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