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8日下午山东第二批选调生面试题
第一题:近年来,不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和美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推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取得新成效,打造了一批环境优美、宜居宜业、文明和谐的美丽村庄。你认为应如何理解乡村振兴?
参考答案:
乡村振兴是中国为解决“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而提出的一项国家战略,旨在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乡村地区的全面发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这一战略强调的是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综合提升,其核心理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产业发展是核心: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兴旺。发展乡村产业能够为农村地区注入经济活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例如,山东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像寿光的蔬菜产业,通过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规模化的经营模式,不仅使当地蔬菜畅销国内外,还带动了种苗培育、蔬菜加工、物流运输等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了稳定的渠道。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也是重要方向。除了传统农业生产,还应注重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的协同共进。比如,一些地方利用乡村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资源,开展农家乐、民宿、农事体验等旅游项目,将农业与服务业有机结合,拓宽了乡村产业的边界,提升了乡村产业的附加值。
第二、和美乡村建设是重点:
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是和美乡村建设的基础。这包括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如建设完善的供水、供电、通信和交通设施,让农村居民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便利的生活条件。同时,要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治理垃圾污水、改造厕所、提升村容村貌。例如,通过垃圾分类处理、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以及村庄绿化美化等措施,使乡村成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整洁有序的生活空间。
乡村文化是和美乡村建设的灵魂。要注重挖掘和保护乡村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村落、古建筑、民俗文化等。这些文化遗产承载着乡村的记忆和特色,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例如,山东一些古村落通过修缮古建筑、恢复传统民俗活动,让古老的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第三、乡村治理是保障:
构建科学合理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要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领乡村各项事务的发展。同时,要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让农民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例如,通过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形式,让农民参与村庄规划、项目建设、财务监督等事务的决策,提高农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提升乡村治理能力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乡村治理人才队伍。这包括选拔优秀的农村干部,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要吸引外部人才返乡参与乡村治理,如鼓励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人员等发挥他们的知识和技能优势,为乡村治理注入新的活力。
以山东为例,作为中国农业大省之一,“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实践证明了上述理念的有效性。山东省在实践中注重结合本地特色,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如有机农产品种植、乡村旅游等;同时,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文化建设、完善社会治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
总之,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广大农民共同努力,持续投入,才能真正达到预期效果,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
第二题:选调生有如下三种思维,分别是:(1)遇到难事,掌握“上游思维”,要追根溯源;(2)遇到烦事,戒掉“反刍思维”,凡事不要和过去纠缠;(3)遇到急事,拒绝“灾难思维”,任何事情不要想得太坏。作为新入职的选调生,请你从中任选一个谈谈对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
我选择“遇到难事,掌握‘上游思维’,要追根溯源”来谈谈对我的启示。
第一、“上游思维”的内涵及重要性
“上游思维”是一种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当面临难事时,不满足于表面现象的处理,而是深入探究事情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像河流污染问题,如果只是在下游进行清淤和净化,那只是暂时的解决办法,只有追溯到上游的污染源,如违规工厂排污、生活污水乱排等,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河流污染的问题。
在选调生的工作中,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很多基层工作面临的难题往往具有复杂性和反复性,如果仅仅停留在解决当下的症状,而不去挖掘深层次的矛盾,问题就会像野草一样“春风吹又生”。例如,在农村扶贫工作中,如果只是简单地给贫困家庭发放救济物资,而不去探究导致贫困的根本原因,如缺乏产业支撑、教育水平落后等,那么脱贫就难以实现可持续性。
第二、“上游思维”对选调生工作的具体启示
一是要深入调研,探寻根源:在农村工作中,要深入了解村情民意。比如,在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时,不能只看到当前农产品滞销的表面现象。要深入调研市场需求、农产品品质、种植技术、销售渠道等多方面的因素。通过与农民、农业专家、经销商等进行广泛的交流,发现问题的根源可能是缺乏市场调研导致种植结构不合理,或者是农产品品牌建设不足等。
二是要长远规划,源头治理:基层工作需要有长远的规划。以农村环境整治为例,不能只是在环境脏乱差时进行集中打扫。要从源头上规划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合理布局垃圾处理站、污水处理设施等;同时,还要建立长效的环保机制,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从生产生活方式的源头上减少污染的产生。
三是要主动预防,防患未然:运用“上游思维”,选调生要有主动预防问题的意识。在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中,提前做好风险评估和防范措施。不仅要关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合同签订等常规问题,还要预见到可能出现的农民权益受损、土地用途变更等风险。通过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监管机制、农民权益保障机制等,从源头上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
第三、在工作中践行“上游思维”的方法
一要加强学习,提升能力:不断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包括农村政策法规、农业科学技术、管理学知识等。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准确判断问题的根源。例如,学习农业经济学知识有助于分析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根本原因。
二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在每一项工作完成后,要进行总结反思。分析哪些工作做得好,哪些地方存在不足,尤其是要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例如,在组织农村文化活动时,如果参与度不高,就要总结是宣传不到位、活动形式不吸引人还是时间安排不合理等原因,以便在下次活动中改进。
三要建立问题分析框架:在遇到难事时,建立一个系统的分析框架。从人、财、物、政策、社会环境等多个维度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例如,在发展农村电商时,从人才方面看是否缺乏电商运营人才;从资金方面看是否有足够的启动资金和政策扶持;从市场环境看是否存在物流配送不便等问题。
总之,“上游思维”对选调生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解决基层工作中的难题,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