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人们对高校生态颇有微词,日益苛刻的要求不断撕扯着高校教师的身心,国家课题、核心期刊、非升即走、末位淘汰令人不遑宁处。与此同时,大学本业——教书育人退居其次,尽管各方也想方设法强化教学,但对众多高校与教师来说,真金白银落在实处的都是国家基金项目、核心期刊论文等。
莎士比亚喜剧《第十二夜》里,女扮男装的书僮薇奥拉替主人向奥丽维娅求爱,说您这位绝世美人在我主人心头云云。于是,有一段打趣对话:
奥丽维娅:在他的心头!在他心头的哪一章?
薇奥拉:照目录上排起来,是他心头的第一章。
奥丽维娅:噢!那我已经读过了,无非是些旁门左道。
如今,大学教师的心头,第一章难得还是教书育人。并非大家不愿专心本职工作,读书人骨子里大多还是“好为人师”。然而,不断变异的高校生态,迫使人们特别是青椒不得不应对关乎身家性命的一系列考核指标,追逐一流的学术大跃进也让方方面面疲于奔命,穷于应付。
新闻传播学科更不例外,你追我赶发“核心”,千军万马过“小桥”——国家级省部级课题。有些一般高校的硕士生,也开始要求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才能答辩。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全国年均产出5万篇新闻传播学论文不知何用,非但耗费人力物力,还进一步导致熵定律所说的熵值增加、系统紊乱等。至于这个奖那个奖的又有几多解释世界改变世界,并有助于“支撑性学科”及其自主知识体系。
面对此情此景,让人不免沉吟遥想一代风清气正的大学校园,虽然沧桑巨变不可同日而语,但追寻社会主义大学及其新闻教育的“初心”,至少可以停停狂奔的脚步,想想我们到底从哪里来,究竟想往哪里去。
我的青椒岁月同今天青椒相比,教育背景与专业基础显然相距甚远。如果说我是开着拖拉机,颠簸在乡间土路上,那么如今青椒是开着豪车上高速。倘若“路上春光正好,天上太阳正红”,那么理应风驰电掣,其喜洋洋。而情况却是,道路日见逼仄,交规愈发严苛,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设身处地想想看,十年寒窗好不容易熬成心向往之的大学教师,结果先是相关不相干的课程堆上来,往往齐头并进,难以从容不迫。课程尚未应付下来,核心期刊、国家课题又如泰山压顶。最可怜女青椒,忙完一天事务,哄着孩子睡下,夜深人静才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才能着手自己的活计。日前,听某名校教授讲起来,一位颇有潜力的女博后,发了多篇重量级文章,由于没有国社科项目而解聘,她听到消息后就哭了。最令人痛心的是,跌跌撞撞总算什么都有了,结果人又没了。如今,心无旁骛教书育人,随心所欲读书钻研,自由自在著书立说,对青椒来说越来越像可望不可即的梦想。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郭英剑教授在一篇文章中谈道,依据瑞典延雪平大学教授佩尔松的研究,世界各国高校中,中国学者的压力首当其冲。这项研究将压力分为从0到5的6个等级,最没有压力的是德国,数值为0,中国高校数值为5,而且是唯一达到5级的国家。何以出现如此巨大偏差?原因之一在于德国缺乏绩效管理文化,而我们则把这套东西弄得登峰造极,各种评估、学科排名、升等升级等没完没了,对教师的精细化考核更像是福特汽车流水线。
对此,有识之士早已啧有烦言,北大李零教授二十年前就批评大学快像“养鸡场”。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反馈的31所中管高校问题,也被不断转发:“象牙塔”一样藏污纳垢,还菁菁校园一片净土……
所以,建议切断课题、论文、奖项、帽子等同教师身家性命的“捆绑”,让大家立身教书育人的主业并安心科学研究的正业。
不言而喻,所谓课题,只是研究资助而非学术成果,理工科如此,哲学社会科学亦然。事实上,古今中外不少精神产品,也与资助无甚关系。神话核心期刊,更是莫名其妙。
一,英雄不问出处,文章无论发在何处,均属学术交流,一首唐诗的优劣不在于写在纸上,还是题在墙上。
二,设立核心期刊,初衷也在于便利学术交流而非其他。
三,研究表明,核心期刊有时更趋于保守,创新性的思想理论多在边缘突破,就像农村包围城市。
四,在新闻学科价值混乱专业错乱之际,围绕核心期刊的学术评价与利益勾连,更是不利于掌握文化领导权。
五,各方面貌似从不算算,全国所有核心期刊一年可发多少篇文章(总计不足十万),而在现行体制下必须发表的核心期刊文章又得多少篇(大约一百万)。
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同样可以算算这样的账。假定十个需要晋升者,只有一两个、两三个有望获得必不可少的课题,那就不难想象校园里何以熙熙攘攘,尘土飞扬。更何况,即使正心诚意,拨乱反正,大刀阔斧,正本清源,让大学及其新闻教育回归风清气正,也得一段生态修复期,就像一度“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雾霾天,经过十多年大力整治才渐趋正常。
------------------------------
本文作者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李彬,于1984年在郑州大学新闻系从教,1994年任副系主任。1998年调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前身),任系主任;2001年入清华,参与筹办新闻学院,翌年学院成立,先以院长助理、后以副院长,协助范敬宜院长分管教学工作。
本文首发清华大学马新中心,内容为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