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意选牌
2.设置起手牌型
3.全局看
4.防检测防封号
5.可选择起手如(拼三张):金花,顺金,顺子,三同,对子 顺子牛,同花牛,牛九,牛八(麻酱)起手暗 杠, 控制下张牌,快速自摸,防杠防点炮
6.麻酱,金化,跑得快,红黑大战,捕鱼,十三张,龙虎等等更多玩法均可安装使用
7.苹果,安卓系统通用, 支持首款苹果安卓免越狱(全系列)辅助
中原熟,天下足。2024年,地处中原地区的河南省克服极端灾害天气影响,粮食总产量1344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不仅解决了本省1亿人的吃饭问题,每年还调出原粮及制成品600亿斤。
在粮食产量多年处于历史高位的情况下,是什么给了河南人粮食增产增收的底气?这就不得不把目光移向位于黄河北岸的“中原农谷”——产粮大省用心打造的农业“中国芯”。
顶尖专家齐聚中原农谷
北纬35度,年降水量600至700毫米,无霜期220天,雨热同期,光照充足……一批种业领域杰出科学家、一批创新科研团队、一批高能级科研平台汇集在中原农谷。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解决种业领域“卡脖子”技术问题,促进粮食增产稳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2019年4月16日,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在河南省新乡市平原示范区获批正式启动建设。河南抓住机遇,借梯上楼,拓展功能,在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基础上,规划1612平方公里建设中原农谷,探索打造全链条种业创新体系。其中,核心区总面积341.96平方公里,涵盖7个乡镇(办事处、农牧场),并辐射延津县、新乡县、获嘉县、原阳县部分区域,形成“一核三区”协同发展格局。
据中原农谷负责同志介绍,这一区域拥有南北过渡带的生态禀赋,是小麦、玉米等作物南北品种适应性试验的天然“缓冲带”;拥有良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形成“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体系;拥有优势明显的区位交通,是农产品流通的“黄金节点”;拥有战略叠加的政策红利,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双重战略支点。
上下同心,其利断金。多种因素促使中原农谷快速成为中国农业科技的“芯”高地。
在中原农谷扎根两年多的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主任顿宝庆告诉记者:“2022年1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农科院签署共建中原研究中心的具体协议。2023年2月,第一批来的3个人中就有我。现在我们一共来了140多人,长期在这里工作的有八九十人。”目前,中原农谷已集聚67家高能级科研平台,汇聚了一批种业领域杰出科学家,构建起层次丰富的育种创新人才队伍,其中包括院士24人、创新科研团队53支、高层次种业人才390余名。
打造种业全链条创新生态
中原农谷聚焦粮食、油料、畜禽、果蔬、食用菌、水产、花木、中药材八大领域,搭建起“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种子加工-种子营销-服务体系”的全链条创新生态。
4月中旬,气温回升,中原农谷的小麦陆续进入孕穗期。在麦田里给学生授课的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研究员张锦鹏说,经过40年两代科研人员的努力,2023年,利用普通小麦和新疆阿尔泰山冰草远缘杂交得到的小麦新品种——“普冰03”通过国审,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审小麦远缘杂交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