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院校推荐 | 2025年厦门大学考研336艺术学基础真题解析!(独家)
开心田螺
2024-12-25 23:44:37
0

最懂厦门大学音乐考研的团队

·

五星推荐

今年是厦门大学停招3年后恢复招生 的第四年,大家可以看一下王老师之前发的文章,每次都是比官方要提前告知大家停招与恢复招生信息,25研考试初试难度也如之前预判,并不大, 26研同样如此!最关键的是没啥黑幕,因为是真不敢了。PS:厦门大学初试专业的和声曲式含和声写作,这个一定要准备!

厦门大学老牌985+211,当地的经济基础,人文环境那是没得说,是很多学生的梦中情校!最重要的是,这所院校的考试难度真不大。在福建地区,能考上这所学校,那是真的值了。重点是我们看一下2025招生计划和剩余计划:

(扫码联系老师,免费试听全套课程)

王老师敲重点:

直通车学员张同学以412分荣获厦大艺术学院全系总成绩状元!

1、专硕:去年专硕复试分数线为国家线,362分。最终招生名额为14个,而非最早公布的11个。一志愿最终录取12人,然后接受外校调剂1人,实际录取13人。这么好的985+211一志愿竟然没有招满人,大家不要说初试难。初试真题给大家放下面了,看看就知道难度了。是因为报考的人少,福建省的报考重点还集中在福师大,厦大不比福师大香么?考生们还没回过神。

直通车学员录取名单

2、学硕:去年学硕复试线为365分,比国家线高3分,而且有小分线。政治与英语各55。没办法谁让人家是985呢,有自主划线的权力。简章说招6人,最终招生为7人,多出的这人是从专硕那边划分过来的。可见,报考厦大的人数真的不多。

3、专硕非全日制:共九个名额,你猜怎么着?最终一志愿0人录取,即使通过调剂6人,也没招满。想考非全的的同学,厦门大学无脑入!

2025年厦门大学336艺术学基础真题解析!

【一】名词解释

1.鲜花调

鲜花调是中国传统民歌的一种重要曲调。它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在多地都有不同版本。其歌词内容大多围绕鲜花展开,通过赞美鲜花的美丽来表达情感,如对自然的喜爱、对青春的赞美或者男女之间的爱慕等。在旋律上,鲜花调具有典型的民歌风格,婉转悠扬,节奏较为规整,通常为五声音阶,易于传唱。例如著名的《茉莉花》就属于鲜花调,其细腻优美的旋律和清新质朴的歌词深受人们喜爱,并且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成为中国民歌的典型代表,充分展现了鲜花调在民间音乐中的魅力和影响力。

2.序曲

序曲是一种器乐体裁。在歌剧、清唱剧等大型声乐作品中,序曲通常在开场演奏,起到引导作用。它像是一部作品的 “前言”,能够营造出与作品主题相符的氛围。比如歌剧《茶花女》的序曲,用音乐提前暗示了悲剧性的情节走向,通过哀伤的旋律让观众在开场就感受到女主人公的不幸。在音乐会序曲中,它独立成章,是专为音乐会演奏而创作的。这种序曲主题明确,结构较为完整,像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序曲,以奇幻的旋律展现了莎士比亚同名戏剧的美妙意境,为音乐会增添了光彩。序曲对于引导观众情绪和奠定作品基调有着重要作用。

3.花儿

“花儿” 是中国民歌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主要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等地。“花儿” 有特定的演唱场合,多在山间野外,当地的人们在劳作之余、赶脚途中或在 “花儿会” 等集会活动中演唱。其歌词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了爱情、生活的苦难、对家乡的赞美等诸多主题。在旋律上,“花儿” 具有高亢、嘹亮、悠长的特点,音域较宽,节奏自由而舒展。演唱形式多样,有独唱、对唱等。比如 “河州花儿” 就具有典型的西北风格,其婉转的曲调结合富有感染力的歌词,生动地展现了当地人民的情感世界和风俗习惯,是大西北民间文化的典型代表。

4.回旋曲式

回旋曲式是一种重要的音乐曲式结构。它主要由一个主部主题和多个不同的插部主题交替出现构成。主部主题会多次重复,从而形成回旋的特点。每次主部主题的回归就像一条主线,将不同的插部串联起来。插部主题则在音乐材料、情绪、调性等方面与主部形成对比,使音乐充满变化。例如,在一些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奏鸣回旋曲式乐章中,主部主题可能是欢快活泼的,而插部主题或许是抒情舒缓的。这种曲式结构常用于奏鸣套曲的末乐章,能够营造出欢快、活泼的氛围,给听众带来既有规律又不失变化的音乐体验。

5.花鼓

花鼓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从表演形式来看,它主要由表演者手持花鼓,通过敲打花鼓发出富有节奏感的声音,并配合舞蹈动作进行表演。花鼓的舞蹈动作丰富多样,步伐灵活多变,有蹦、跳、扭等多种动作,身体的律动与鼓点紧密配合,充满活力。

在音乐方面,花鼓的鼓点节奏是核心要素,其节奏鲜明有力,能够调动现场气氛。它的流传范围广泛,不同地区的花鼓有不同的特点,像凤阳花鼓就较为出名,其表演形式和音乐风格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反映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是民间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扫码联系老师,免费试听全套课程)

二、简答题

1.简述交响诗的产生与发展

交响诗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当时浪漫主义思潮盛行,音乐家们追求自由表达,受文学、绘画等艺术领域影响,试图以音乐描绘文学情节等,匈牙利作曲家弗朗茨·李斯特被视为交响诗的创始人,他受文学启发并融入民族元素。

李斯特之后,众多作曲家采用这一体裁创作。早期交响诗题材多源于文学、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如李斯特的《塔索》展现了诗人的人生起伏,斯美塔那《我的祖国》部分乐章描绘捷克风光与历史,推动了民族乐派发展。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是其繁荣阶段,创作手法多样,题材拓展到自然景观、哲学思想等。理查·施特劳斯是代表人物,其《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结构庞大复杂,通过大编制乐队和复杂技巧展现尼采哲学思想,效果宏大且富有戏剧性。

20世纪音乐流派多元化,交响诗在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和声、旋律和结构规则被重新定义。不过,其影响依旧深远,为电影音乐等现代音乐形式提供灵感,对音乐表现力拓展和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融合的探索,为音乐创作的多样性和创新性贡献巨大。

2.简述表现主义音乐的特点、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德奥兴起的艺术流派,它作为印象主义的反义词在德国的绘画和诗歌领域出现,以康定斯基为代表,然后扩展到音乐领域。它的产生有一定的社会原因: 当时德国实行专制统治,社会矛盾突出,动荡不安,从而引发了一些艺术家极其主观的情感表达;他们认为世上全是苦难、丑恶和恐怖,因此用夸张、畸形和抽象的几何图形来表达内心的主观感受。1918年奥地利作曲家蒂森(Heinz Tiessen, 1887-1971) 借用表现主义的观点来评论音乐作品,从此表现主义风格在音乐领域出现并逐渐流行。

特征

(1)音乐具有反传统因素:旋律无连贯性,节拍无规律性,力度极端变化,和弦音响尖锐不谐和,结构不明确,最重要的是运用了十二音体系。因此,在表现主义音乐中找不到浪漫主义音乐的抒情性、古典主义音乐的逻辑性、印象主义音乐的色彩美感,显得离奇怪诞。

(2)表现主义音乐作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反义词,从它们的对比中,可以看到这两个流派在音乐表现上的各自特征:印象主义音乐描绘的是人对客观世界外部瞬间的感受,关注自然界的色彩、光线和气氛,是对自

然现实的模仿与再现;而表现主义音乐则放弃对周围世界的描绘,强调把内心体验表达出来,直接追求内心深处的感觉,主张音乐要表现人们的思想本质和内在灵魂。

代表人物

勋伯格、贝尔格、韦伯恩,他们三人被称为”新维也纳乐派

3.简述聂耳的群众歌曲及其艺术特点

一、聂耳的群众歌曲

爱国歌曲

聂耳创作了如《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前进歌》等爱国歌曲。这些歌曲表现了中国人民保卫民族、为祖国而战的伟大精神。例如《义勇军进行曲》,在当时极大地鼓舞了各阶层群众的抗敌意志,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号角。在抗日战争时期,它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奔赴抗日前线,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尊严而英勇战斗。

劳动歌曲

他还创作了像《大路歌》《码头工人》《开路先锋》等劳动歌曲。这些歌曲揭示了在帝国主义和反动统治压迫下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同时也刻画了劳动人民内心强烈的愤怒仇恨以及蕴藏的巨大反抗力量。比如《码头工人》,生动地展现了码头工人沉重的劳动场景和他们不甘被压迫的心理。

二、艺术特点

鲜明的音乐形象

聂耳准确而深刻地表现了觉悟着、斗争着的近代中国工人阶级形象。他的歌曲能够让听众清晰地感受到不同群体的特征和情感,无论是爱国志士还是劳动大众,音乐形象栩栩如生。

强烈的时代气息

歌曲题材紧扣当时的社会现实,反映救亡抗日、民众生活等情况,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与革命精神倾向。他的作品是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写照,唱出了人民的心声。

新颖的创作手法

他直接从生活体验中概括、提炼、创造音乐音调。采用不匀称的曲体结构,使乐曲具有动力性和节奏感。句式丰富多变,乐句不定,别具一格。突出地使用短句,让音乐短促有力,富于战斗精神。并且巧妙地运用休止,造成意外的停顿,加强音乐的紧迫感。

三、论述题

1.论述《黄河大合唱》的创作特征和艺术成就

《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创作于 1939 年,具有鲜明的创作特征和卓越的艺术成就:

创作特征

题材内容的时代性与民族性: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黄河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控诉侵略者的残暴,展现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奋勇斗争的英勇场面,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音乐语言的多样性与民族风格:

旋律:吸取了中国传统民歌、大型歌舞剧、中国现代音乐等多种音乐元素,如《黄河船夫曲》借鉴了船工号子的音调,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格;旋律线条丰富多样,既有如《黄河颂》般豪迈、壮阔的旋律,展现黄河的雄伟气势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也有像《黄水谣》那样优美、抒情的旋律,描绘黄河两岸的美丽风光和人民的苦难生活。

节奏:运用了丰富多变的节奏型,如《保卫黄河》中采用了短促有力的节奏,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表现出中国人民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坚定决心;而在《黄水谣》中,节奏较为舒缓,与歌词所描绘的和平景象和后来的苦难形成对比,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和声:在借鉴西方和声技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民族音乐特点进行创新,运用了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和声进行,如在一些段落中使用了五声音阶的和声,使音乐更具民族风格和色彩;同时,通过和声的变化来烘托不同的音乐情绪,如在表现战斗场景时,和声变得强烈、厚重,而在抒情段落则较为柔和、温暖。

结构形式的创新性与整体性:全曲由《序曲》(管弦乐)、《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轮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八个乐章组成。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全曲又由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主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个基本音调始终贯穿于整个大合唱。

艺术成就

思想内涵层面:《黄河大合唱》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抗战时期的精神号角,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斗争中。它表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唤起了广大民众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凝聚了民族力量,为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的精神鼓舞作用。

音乐创作层面:它是中国近代大型声乐作品的典范之作,开创了中国大型声乐套曲的先河。在音乐创作上,冼星海将西方的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完美结合,创造出了一种既有磅礴气势又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音乐语言,为中国现代音乐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其丰富多样的音乐表现形式,如合唱、独唱、朗诵等的巧妙运用,以及各乐章之间的对比与统一,展现了高超的音乐结构能力和创作技巧。

文化传播层面:《黄河大合唱》不仅在中国广泛传唱,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音乐文化的魅力和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成为了传播中国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许多外国乐团和歌手都曾演唱过这部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的音乐和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历史地位层面:作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黄河大合唱》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它见证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中奋起抗争的历程,是中国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对后来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家以民族精神为主题,创作出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2.论述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曲技法和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与作曲家简介

门德尔松,这位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杰出作曲家,以其丰富的音乐创作和独特的音乐风格,成为了音乐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笔。他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自幼便展现出卓越的音乐才华。在创作《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之前,门德尔松已经创作了多部协奏曲和交响曲等作品,积累了丰富的音乐创作经验。这部作品完成于1844年,是门德尔松晚期的代表作之一。

曲式结构与音乐特点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曲式结构采用了传统的三乐章形式,即快板-慢板-快板。这种结构使得整个作品在节奏上富有变化,既有紧张激烈的快板部分,也有优美抒情的慢板部分,充分展示了小提琴的独特魅力。

在第一乐章中,门德尔松运用了奏鸣曲式的结构,通过独奏小提琴与乐队的相互呼应、对答和竞争,展现了音乐的对比与竞争情节。乐曲以充满活力的引子开始,独奏小提琴在乐队的衬托下,奏出了激情澎湃的旋律。随后,乐曲进入了主部,像奔腾的春潮一般流入人的心田,让人感受到无尽的生机与活力。连接部和副部则通过不同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展现了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第二乐章是整部作品的慢板部分,以优美的旋律和深邃的情感著称。门德尔松在这一乐章中运用了丰富的和声和细腻的音乐表现手法,使得整个乐章充满了浓郁的浪漫气息。独奏小提琴在乐队的衬托下,奏出了如泣如诉的旋律,让人感受到无尽的忧伤和感慨。

第三乐章则是整部作品的再现部分,也是整部作品的高潮所在。门德尔松在这一乐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华彩乐段和炫技性的演奏技巧,使得整个乐章充满了激情与活力。独奏小提琴在乐队的配合下,奏出了激昂奋进的旋律,将整部作品推向了高潮。

音乐情感与表现力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不仅是一部具有精湛技艺的作品,更是一部充满情感内涵的作品。门德尔松在这部作品中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爱情和自然的深刻感悟。通过独奏小提琴与乐队的相互呼应、对答和竞争,门德尔松展现了音乐中的对比与竞争情节,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此外,门德尔松在作品中还运用了丰富的音乐表现手法和和声语言,使得整个作品在表现力上更加丰富多彩。无论是独奏小提琴的炫技性演奏,还是乐队的丰富和声表现,都使得这部作品在表现力上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平。

艺术价值与影响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为门德尔松晚期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对后来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部作品以其精湛的技巧、深刻的情感内涵和独特的音乐风格,成为了音乐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它对于小提琴协奏曲的发展和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后来的作曲家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和启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王树国、曹德旺与50名新生及家... 福耀科技大学消息,9月7日,福耀科技大学迎来50名首期本科生。 9月7日下午,福耀科技大学2025级...
豫章师范学院:以教育家精神铸魂... 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豫章师范学院围绕“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 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主题,学校紧扣...
南开大学新能源电池教师团队入选... 日前,教育部公布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入围名单,南开大学新能源电池教师团队成功入选,这是...
中国移动河南公司“移”路相伴,... 【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楠 通讯员 王静 李赞】金秋时节,高校迎新热力值拉满!在河南各大高校的校园里,...
出国留学机构那个好 好的,这是严格按照您要求撰写的百科文章正文: 出国留学机构那个好 选择一家靠谱的留学中介,对于实现...
10月自考倒计时!考生备考4科... 随着福建自考报考时间即将结束,10月自考也即将开启倒计时。那么考生怎样才能一个多月内高效备考,一次通...
厦门大学举行2025年新教职工... 9月6日上午,厦门大学举行2025年新教职工入职典礼,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传承学校海纳百川、礼敬群...
庞众望在《人民日报》撰文 教师节即将到来。9月7日,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博士生庞众望在《人民日报》撰文...
@法考生,考区指南请查收 2025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将于本周末开考,为方便各位考生了解考试相关事宜,提前做好...
省级典型案例+20! 9月8日,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关于公布中小学项目式学习典型案例获奖结果的通知》(鲁教科院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