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意选牌
2.设置起手牌型
3.全局看
4.防检测防封号
5.可选择起手如(拼三张):金花,顺金,顺子,三同,对子 顺子牛,同花牛,牛九,牛八(麻酱)起手暗 杠, 控制下张牌,快速自摸,防杠防点炮
6.麻酱,金化,跑得快,红黑大战,捕鱼,十三张,龙虎等等更多玩法均可安装使用
7.苹果,安卓系统通用, 支持首款苹果安卓免越狱(全系列)辅助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5月3日报道: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上海音乐家协会承办的“时代交响——全国优秀乐团邀请展演”于2025年4月正式启幕。5月1、2日,上海民族乐团在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连续呈现两场风格迥异的原创国乐品牌——《零·壹|中国色》与《国乐咏中华》。此次音乐会以“科技赋能”与“文脉传承”的双重命题,探索国乐在当代语境下的无限可能。两场演出通过跨界融合与宏大叙事,为观众构建起一座链接历史与未来、技术与人文的艺术桥梁。
科技赋能:AI与传统音乐的跨界对话5月1日晚,《零·壹|中国色》作为全国首台国乐与AI音乐会再度上演。这台由上海民族乐团与腾讯音乐娱乐集团联合打造的作品,开创性地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传统民乐创作。
"我们不是在用科技取代传统,而是在寻找两者对话的可能。"音乐会制作人介绍,腾讯天琴实验室的AI作曲系统通过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深度学习,实现了音乐语言的数字化转译。在保留民乐即兴传统的同时,九首曲目各具特色:笙重奏《东方即白》演绎黎明生机,筝与电声《娇红》迸发激情火花,二胡与电声《轻紫》勾勒朦胧意境。演奏家们的个性化演绎,为这场"人机共创"的艺术实验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文脉传承:民族管弦乐勾勒中华文明长卷
如果说《零·壹|中国色》聚焦未来,5月2日的《国乐咏中华》则是一次向中华文明深处的深情回望。这部由作曲家王云飞创作、指挥家姚申申执棒的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自2021年首演以来已巡演全国十余个城市。
音乐会以五大篇章展开:从先秦乐器奏响的《大春秋》,到展现多民族音乐融合的《纳百川》,直至终章《咏中华》的恢宏合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纳百川》章节创新性地将伽倻琴、萨塔尔等少数民族乐器纳入编制,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基础上,实现了"和而不同"的艺术效果。
守正创新:探索国乐发展的时代命题两场音乐会虽风格迥异,却共同诠释了上海民族乐团"根植传统、面向未来"的艺术理念。上海民族乐团表示:"《零·壹》探索的是技术可能性,《国乐咏中华》坚守的是文化根基,这正是当代文艺工作者需要平衡的双重使命。"
据悉,此次演出是"时代交响"展演的重要环节。该展演作为国家级艺术平台,将持续推出优秀乐团的最新创作成果,推动中国音乐事业高质量发展。业内专家评价,上海民族乐团的双场演出不仅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准,更为传统艺术的当代转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践样本。
5月2日,2025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启幕。比赛吸引我国2086名选手及19名韩国选手同台竞技,“国际会都”化身成为展示全球机器人最新技术的平台。
本次大赛由中国自动化学会、RoboCup 中国委员会及怀柔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设大学组和青少年组双赛道。大学组聚焦前沿科技,设置足球机器人、救援机器人等十大专业赛道;青少年组以趣味竞技激发创新,包含机器人舞蹈、趣味穿越等15个项目。比赛为期3天,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73所高校233支队伍和来自全国中小学264支队伍将角逐42个冠军、39个亚军、35个季军奖项。
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王景川
此次大赛上很多个赛道都非常值得关注,比如我们的“家用”赛道,它就是现在社会上最备受瞩目的一个领域,这个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发展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居住质量,大家也能在比赛上看到一些最新的应用尝试。
开幕式后,多个赛场同步“开战”:足球机器人赛区战况激烈,人行机器人精准射门引发现场欢呼;救援机器人翻越重重地形障碍,以智能算法不断调整行动路线;舞蹈赛场,机器人随着音乐卡点起舞,机械舞步萌翻观众。现场,记者发现了来自我区中小学的选手。据了解,此次我区共派出25支队伍59名选手主场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