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近日,刘女士3岁的女儿因不明原因眼神呆滞,无法正常行走。“孩子这一个月突然跳不起来,走路像踩棉花,头发大把大把掉……”刘女士描述。当地医院怀疑孩子中毒,于是转诊至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南华大学附属职业病防治院)。经检测,血铊、尿铊值均远超标,确诊为急性铊中毒。(据5月8日潇湘晨报)
女孩大把脱发(图源:潇湘晨报)
铊作为重金属家族的一员,毒性远超砒霜,成人致死量仅10 - 15mg/kg,铊中毒可谓是令人闻风丧胆,3岁的小女孩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本应无忧无虑,健康成长,却遭遇如此严重的中毒,实在让人心疼。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好转,后续还可能出现视神经萎缩、运动障碍、智力异常等问题,这每一种症状都可能毁了孩子的将来,击碎一个家庭的幸福。
女童遭遇的不幸,不仅让家长心碎焦虑,也再度引发了公众对铊这一剧毒物质的强烈关注。人们不禁要问:如此危险的铊,孩子究竟是如何接触到的?从相关报道和科普来看,这个年龄的孩子,能够接触到铊的途径十分罕见,要么误食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譬如食用了矿区附近的荠菜、灰灰菜、蕨菜等容易富集化学物质的野菜,要么是职业或工业接触,虽然幼童不会直接参与相关工作,但若家长在高温加工铊盐的生产环境中工作,且未做好防护措施,回家后可能将铊带回家中,间接影响孩子;当然,还有最为敏感却也最不能排除的人为投毒,这就可能涉及非法获取危险化学品的行为。无论是哪一种,背后潜藏的安全风险都令人心惊。
更值得警惕的是,儿童铊中毒事件并不是孤例,此前也已经有过多次相关报道,有的是因为误食有毒物质,有的则是因为工业污染,当然也有涉及投毒犯罪的。铊作为一种被国家严格管制的化学物质,理论上人们在生活中难以接触,化学商店中也无法购得,但其屡次在生活中出现,并且对人体、尤其是少年儿童造成毒害,令人惴惴不安,也让人感觉防不胜防。
铊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暴露了危险化学品管理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以及工业污染的严重危害。虽然国家对铊等剧毒物质有严格管制,但执行层面的漏洞仍使其可能流入不法渠道。要构建更严密的安全防护网,必须从源头加强管控,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的生产、销售、运输、使用全流程监管,建立可追溯的管理体系,同时加大对非法买卖危险化学品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环境保护部门也需加强对工业废水、废气排放的监测,防止铊等重金属污染环境进而进入食物链。医疗系统则应提升对罕见中毒的识别能力,避免误诊延误治疗。只有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公众警惕的多元共治格局,才能有效堵住铊这一类危险物质的流通漏洞。